黄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 黄茶是沤茶 , 在沤的过程中 , 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 , 对脾胃最有好处 , 消化不良 , 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 , 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 此外 , 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 , 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 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
那么黄茶是怎么制成的呢?其实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 , 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程序 。 这个闷堆过程 , 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 , 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 。 绿茶是不发酵的 , 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
原料要求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 , 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 , 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 。 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巟而成 , 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 , 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
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 , 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 , 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 , 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 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 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
制作特点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 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 , 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 , 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 , 幵产生一些有色物质 。 变色程度较轻的 , 是黄茶 , 程度重的 , 则形成了黑茶 。
制作主要工艺流程:【杀青、闷黄、干燥】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 , 以破坏酶的活性 , 蒸发一部分水分 , 散发青草气 , 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 杀青锅温较绿茶锅温低 , 一般在120℃—150℃ 。 杀青采用多闷少抖 , 造成高温湿热条件 , 使叶绿素受到较多破坏 , 多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失去活性 , 多酚类化合物在湿热条件下发生自动氧化和异构化 , 淀粉水解为单糖 , 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 都为形成黄茶醇厚滋味及黄色创造条件 。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 , 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程序 。 从杀青到燥结束 , 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 , 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 , 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 , 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 , 有的闷炒交替进行 。 针对不同茶叶品质 , 方法不一 , 但殊途同归 , 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 闷黄是形成黄质的关键工序 。 依各种闷黄先后不同 , 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 。
湿坯闷黄在杀青后或热揉后堆闷使之变黄 , 由于叶子含水量高 , 变化快 。 消山毛尖杀青后热堆 , 经6—8小时 , 即可变黄 。 平阳黄汤杀青后 , 趋热快揉重揉堆闷于竹篓内1—2小时就变黄 。 北港毛尖 , 炒揉后 , 覆盖棉衣 , 半小时 , 俗称“拍汗”促其变黄 。 干坯闷黄由于水分少 , 变化较慢 , 黄变时间较长 。 如君山银针 , 初烘至六七成干 , 初色40—48小时后 , 夏烘至八成干 , 复色24小时 , 达到黄变要求 。 黄大茶初烘七八成干 , 趁热装入高深口小的篾篮内闷堆 , 置于烘房5—7天 , 促其黄变 。 霍山黄芽烘至七成干 , 堆积1—2天才能变黄 。
推荐阅读
- 黄茶,你喝过几种?
- 什么是黄茶?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喝黄茶?
- 黄茶大观丨深藏不露的“茶中隐士”
- 黄茶详解
- 黄茶的冲泡方法
- 黄茶,会“黄”吗?
- 捕蝇草怎么养:捕蝇草喜欢酸性土质
- 哪些人不能喝黄茶?
- 一篇看懂黄茶的保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