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国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
中国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北京中秋节习俗
兔儿爷传统习俗 。兔爷是北京老传统玩具,它最早出现在明末,用来祭月的,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儿爷,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
对月祭祀招运气 。古人素有将圆月视为美满、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敬月习俗源远流长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
十五赏月 。北京人喜欢一边看电视里面的中秋节目,一边赏月,有像过年看《春节联欢晚会》一样,这种习俗同样起源于周朝,不过当时是上街游玩,看戏比较多 。
上海中秋节习俗
祭月 。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 。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 。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 。
走月亮 。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 。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 。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 。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 。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
烧香斗 。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 。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 。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 。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
青苗会 。在农村,中秋节祭祖,往往几家合在一起行事,这在旧俗中叫做“青苗会” 。农民还将中秋天气和年中收成等联系在一起 。据说中秋月明,则来年岁熟,宝山县有谚语:“中秋月朗来年熟 。”如果中秋夜多云或雨而不见月亮,会影响到第二年的元宵,说是终宵雨雪,灯节也会大为减色的 。上海县、嘉定县有谚语: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奉贤县的谚语则说:“八月十五雨淋淋,正月十五雪打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