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四 )

收藏都很方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做过介绍 。苏东坡在徐州的时候 , 喜欢吃馓子 , 在他的《寒具诗》中写到 , “纤手搓成玉数寻 , 碧油煎出玉黄深 , 夜来春睡雾轻重 , 压扁佳人缠臂金 。”其中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 , 香脆精美 , 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 , 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 , 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 , 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 , 馓子的品种繁多 , 风味各异 , 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
吃麻花
麻花是汉族特色小吃 , 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 , 形容衣裤等因磨损而要破的样子 。我国各地麻花有天津麻花 , 山西稷山麻花 , 陕西咸阳麻花 , 湖北崇阳麻花 , 苏杭藕粉麻花等 。其中天津以大麻花出名 , 山西稷山麻花以油酥出名 , 苏杭藕粉麻花以原始工艺出名 , 而湖北崇阳以小麻花出名 。
麻花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 , 用油炸熟即可 。富含蛋白质 , 氨基酸 , 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小麻花热量适中 , 低脂肪 。既可休闲品味 , 又可佐酒伴茶 , 是理想的休闲小食品 。在东北地区 , 立夏时节有吃麻花的古老习俗 。其中天津麻花最为出名 。
吃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 , 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 , 煞是好看 。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 , 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 , 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 。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 。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 , 呈金黄色 , 豆香馅甜 , 入口绵软 , 别具风味 , 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
豆面卷子北京称驴打滚 , 是满洲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满洲地区一般叫豆面卷子) , 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 , 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 。源于满洲 , 缘起于承德 , 盛行于北京 。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 , “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 , 成为北京的一种风味小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