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知健康 “心术”里的脑瘤( 三 )


医患关系的黑白灰
“心术”,显然是“仁心仁术”之意 。医生天职是“救死扶伤”,无论基于人道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信、望、爱”都是题中应 有之义 。六六编剧,杨阳导演,吴秀波、海清、张嘉译领衔主演的《心术》,日前绝对热播热议 。热的不仅仅是收视率,更多是观众对于剧情的复盘,有推敲,有争 议,有理解,也有旁观 。
诚然,一部剧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患矛盾甚至影视剧中的医疗困境,但至少《心术》令这一话题不再是单纯的社会话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医保系统 有待完善,医疗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心术》将故事发生地设在上海,且选择“神经外科”,已经相对远离普遍意义上的医患矛盾 。即便如此,本剧也不能回避医 闹、红包、面面俱到的过度医疗、程序繁琐的文牍流程等现实问题 。六六是善于捕捉社会热点的剧作家,此前所有她编剧的剧集——《双面胶》、《蜗居》等都成功 引爆社会流行话题,观众基本上都能理解、同情六六的立场,婆媳矛盾、房奴、小三等均成为电视剧中热门角色 。《心术》却很不同,六六的《心术》,与观众的亲 身体验或街闻巷议有所冲突,貌似站在医生的立场 。毕竟中国的观众,身份最特殊,他们不仅兼病患、消费者和纳税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且是朴素、简单、直接、 粗暴的评论者 。
这并非是说六六有意去偏袒医生,确实中国的医生编制依然跟不上需求,而医院的行政人员也和大学一样沉疴难返,第一线的医生劳动强度大,工作力度 相当严重,精神高度紧张,同时很多医生正常收入微薄,红包、外聘等绝非特殊现象,而是医患双方都认可的常规 。有医生评价红包,说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如 果中国能够达到康德的良心高度,那确实如此,然而现实中黑和白都不够多,灰占据了中间地段 。这又关系到对于职业素养的再讨论,医生的职业技术、职业精神与 职业伦理,都已经有中国特色,正与本文初始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无缝链接,也与内地匮乏“行业剧”有关 。
到目前为止,行业剧要想有收视率,就必须完成中国化,那就是不能太过专业,一定要谈谈情、说说爱、职场斗几番 。六六不可能不知道医生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她是有意识地弥合医患矛盾,乐于看见她的剧增加社会的正能量 。
医院是极端汇集中国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场所,难以用道德评判来形容一些“亲眼见过”的事情,用六六的话说就是“没有纯粹天使的医生,也没有纯 粹无助的病患” 。理想状态中,医患双方本不应是博弈关系,而应是坦诚的密切合作,但观众和传媒都要清晰地认识到现实与理想有距离,不可不察,否则将陷于机械主义的泥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