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与醇
在审评中,人们易把纯与醇混为一谈 。 其实二者各有所指,纯指茶与非茶之别,醇为此茶与彼茶的关系 。 纯表明茶汤纯净,无茶外物混杂,醇则更上一层,反映出同一品种、产地、季节、工艺水平、等级规格的滋味特征 。 相对于醇(纯)是异杂味 。 各种异杂味多在原料品质低下、制茶环境不佳,气候不良,技术失当,保管不好的情况下产生的 。 如粗老、青涩、酸馊、烟焦、油药、霉变、辛辣等,这些具各种不良滋味特征的异味在低档茶中多见,在中档茶甚至高档茶中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在审评中辨出 。
甘甜
甘甜是反映茶汤饮后回甘状况的滋味指标,饮后回甘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口腔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单体葡萄糖后产生的甜感 。 回甘越快越明显,越持久,是茶叶品质高的重要味性特征,中低档乌龙茶回甘不强 。
鲜爽味
这是一种鲜醇、清新、轻快、爽口的味觉,它是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等物质滋味特征 。 茶汤的鲜爽味是滋味品质优良性状之一,同时也是新茶的典型味性 。 在中低档及陈茶中表现不佳 。 审评技术的难点是注意与轻微的青味区别开来 。
润滑
指茶汤似浆液圆滚滑润在喉腔轻顺下滑,它是茶汤的张力和果胶物质的胶质作用共同影响于茶汤产生的效果 。 润滑是优质茶汤的品质特征之一,中低档茶一般无此味感 。
3、乌龙茶香味综合品质审评
依上述“三香五味”的方法,我们对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做出了较详见的辨析,但对此仍然未完全完成香味的审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深入考察香味的综合品质表现,这就是茶汤香味的耐泡性和均衡性 。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茶汤香味的实际品质状况 。
耐泡性
评审的是茶叶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现情 。 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 。 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 。 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 。
均衡性
由于鲜叶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工艺得当与否等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某一品质因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鲜叶原料等级低,内含物少,虽气候工艺等因素无碍,成茶品质在前泡次尚能有较好表现,但往后耐泡性则差,即使在前泡次也有香味欠丰满,力度弱的问题 。 再如鲜叶原料,内含丰富,却因气候作崇或工艺上走水不足,使得成茶浓度可能有较好的表现,便不可避免地出现花香不显,青气严重,滋味青涩的问题 。 又如原料好,气候好,前期工序工艺也恰当,唯在最后一道干燥工序中,火茶健康功失当,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工,那么成茶茶汤中多种品质因子都可能有良好表现,但老火问题就来了 。 因此,在审评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同份茶有的品质因子优良,有的因子就表现一般,有的低下,反映出香味茶健康品质的不均衡性特点 。 正是这种不均衡性使得茶叶香味高中有低,低中有高,花色丰富,规格齐全,琳琅满目 。 更使得茶叶生产、茶叶品质、茶叶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永无止境 。 就审评而言,充分认识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审评结论才会更客观全面,不致出现全盘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失误 。
笔者认为,以本文“三香五味”兼顾“两性”之技术法评审乌龙茶香味品质便能由繁变简,易于把握和刻画 。 这种技法在香味之下细分项目,按具体项目的审评感受以审评术语定义品质性质,再依每个项目的实际品质差异分为若干档次,或以记分表示差距,就使得品质规格一目了然 。 既有茶叶品质实际的文字表述,又有一看就明白的数字体现,既评出了茶叶,又指导了品质改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