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一种高度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面对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时,有些人恶语相对,有些人笑而化之 。两种处理方式,折射的却是不同的处世境界,孔子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的,也不要施加于人 。如厌烦别人的行为,那你也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
对人宽容,需要有一份豁达的心境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光阴,人与人的交往如河流之水,运动不停 。所以,一个人一旦涉世,就不免或多或少地要与外界存在利益冲突 。孔子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又说:“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说的就是在面对不如意事时,要抱宽容之心待人 。唯有常抱宽容之心,不去追究一些生活中的非原则问题,才可以将白己从人际关系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将有限的精力投诸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
时下,整个社会都在倡导和谐文化,崇尚和谐氛围 。和谐社会能否真正和谐,与社会中的每个人以多少和谐的思想来考虑问题、处理矛盾有很大的关系 。于人宽容,礼让三分,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所提出的儒家思想,仔细推敲,竟然和今天所倡导的和谐文化不谋而合 。宽容,不仅仅于已有利,更是现在社会的潮流,大势所趋 。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宽容不是丧失原则、姑息纵容 。当某些利益涉及到为人为事的根本时,据理力争乃为常情 。但如果是一些生活的琐事,我们便抱着理解和体谅别人的做法,少顶一句、回避一句、自嘲一句,往往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何乐不为?包容,实际是将自己的境界定位于攻击方之上,摆脱了琐事带给我们的额外负累,使我们可以腾出更大的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
为人不计较,可开阔胸襟;宽容待人,和谐为本 。
忘记自己才能得到自己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 。若哑若聋,如痴如醉 。埋光埋名,养智养慧 。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翠严禅师)
这段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独处,都应该韬光养晦 。好像哑巴聋子,傻乎乎地就像喝醉了酒 。隐姓埋名,培育自己的智慧 。该动就动,该静就静 。忘了自己也忘了这个世界 。
【人生如茶 不妨换个角度看世界】修行的人并不封闭自己:人处世上断没有一辈子不与人交往的道理,达摩面壁,不过九年,若他九十年都不出山洞,那就成妖怪了 。俗话说“众人里面好修行”,如果人间只有一个人,活着也没趣 。从前有个人天天想报仇,想了十年,他待在山上学本事也学了十年,终于学成下山了,却发现他的仇人早就死了,他满腔的怒火落不到实处,那个空虚啊,那个遗憾啊,那个没劲啊,现在,他想起他的仇人竟然感到非常亲切,特意到仇人的坟上去看了一回,他一眼就看到碑上写的那个名字,心里“轰”的一下就崩塌了,原来恨一个人的感觉跟爱一个人的感觉完全一样 。恨得越久,想得越深 。
推荐阅读
- 九种情绪最易让人生病 懂发泄的人更健康
- 泰然处之 人生得意与失意不妨多点平常心
- 有被破害妄想症怎么办
- 爱别离求不得 人生何必自讨4种“苦”吃
- 心理减压 有五个放下让你人生更快乐生活更舒适
- 渴望健康阳光 10个方法让你拥有积极人生
- 需放下的八种心态
- 压力大 不妨试试这7减压食物
- 白领减压不妨试试催眠法
- 甲状腺功能亢进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