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灭亡民族为目的!二战日本陆军化学武器研发简史

化学武器是通过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弹、炮弹或导弹)释放有毒化学品或称化学战剂 。 广义上的化学武器除毒气武器外,也包括装填了烟幕剂和燃烧剂的各种武器 。 人类将化学物质投入战场由来已久,但因古代生产力水平限制,化学武器使用及作用极其有限 。 近代以来伴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武器逐渐出现在战场上 。 人类近代以来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化学战发生1915年的比利时伊珀尔战线 。

以灭亡民族为目的!二战日本陆军化学武器研发简史

文章插图

▲电影《战马》中主角就曾经遭遇毒气袭击而暂时失明,背景中为穿戴防毒面具及防弹衣的德军士兵
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大量新兵器、新战术的运用迅速引起日本的注意 。 时任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武官的炮兵中佐久村种树积极收集欧洲各类新武器的情报传回日本 。 从久村种树传回的各类情报中,化学武器的威力巨大,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等特性引起了当时日本军队内部极大兴趣 。
以灭亡民族为目的!二战日本陆军化学武器研发简史

文章插图

▲日本最早认识化学武器的人久村种树
日本最早开始化武研发的是日本陆军火药研究所所长陆军大佐朽木纲贞 。 其与民间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液态氯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朽木纲贞也开始尝试在实验室制取溴化苄基 。 1917年,日本已经掌握了制作液态氯的技术;1918年,液态氯日产量达到2吨 。 到西伯利亚出兵时,日本军队就配备了“カ”号(氯)和“オ”号(溴)两种毒剂及数万防毒面具 。
以灭亡民族为目的!二战日本陆军化学武器研发简史

文章插图

【以灭亡民族为目的!二战日本陆军化学武器研发简史】▲朽木纲贞
在防护方面,由一等军医小泉亲彦于1916年研制出附有吸收罐的“干式防毒面具” 。 1917年日本在陆军军医学院成立了“化学兵器研究室”,对外称为“军阵卫生学教室”,该组织从医学角度的研究化学武器,侧重于毒气防护及毒气伤害治疗的研究 。
以灭亡民族为目的!二战日本陆军化学武器研发简史

文章插图

▲小泉亲彦,日本甲级战犯,1945年畏罪自杀
1918年4月,日本陆军省兵器局内成立了“临时毒气调查委员会”,全面负责陆军化学武器研究 。 该组织可直接接受“宫内省”命令 。 但调查委员会主要成员朽木纲贞在针对苏联气候环境进行的寒地喷射的实验中,因吸入氯气受到重伤 。 “临时毒气调查委员会”也在1919年宣告解散 。
1919年4月,日本陆军设立“陆军科学研究所”该研究所吸纳了大部分原“临时毒气调查委员会”成员,主要负责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新武器进行研究,该所第二课为“化学研究”重点研究毒气相关 。 课长朽木纲贞、研究主任久村种树 。 久村种树在1919至1920年间,又多次到欧美诸国调查其火药、毒气设施 。
1921年,久村种树在返日时途经美国,对美国毒气战发展进行详细调查 。 调查结果给久村种树以巨大冲击,美国无论是军队建制还是化学武器种类、产量均已经远远超过日本,久村认为日本必须迅速展开研究和建设设施以面对未来之战争 。 久村种树回国后撰写有关调查报告,在报告中久村详细对比了日美之间在化学武器发展的巨大差距,鼓吹“化学武器至上论”,认为“当前国家财政穷乏和世界军缩的趋势下,只有化学武器能解决问题,日本应将其研究置于首位 。 ”
以灭亡民族为目的!二战日本陆军化学武器研发简史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