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对各收入阶层的覆盖能力为什么强?( 二 )


大概十年后, 有学者将这种类似生物界“协同进化”的关系, 定义为“积木式创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 在同一产业链上, 不同企业悉心打磨自己的最长板, 然后与其他企业的最长板嫁接, 通过构筑一张价值网络, 瞬间形成合力, 迅速占领市场, 是在剧烈变革的时代, 最睿智的企业组织形式 。
早在十余年前, 优衣库与东丽便深谙此道 。
先行者优势
HEATTECH是这家“虚拟公司”诞生的第一个产品, 也是人类服装技术史上一个重要时刻 。
时至今日, 怎样形容它的成功都不过分 。 柳井正自己也不曾想到, 当他把“让针织衣系列既保暖又轻薄”的念头告知东丽的20年后, HEATTECH系列已形成面向不同需求的三个产品线:温暖内衣, 倍舒暖内衣和高舒暖内衣 。 纤维, 纱线与面料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让倍舒暖内衣的保暖性能是温暖内衣的1.5倍, 高舒暖内衣的保暖性能是温暖内衣的2.25倍 。
科技渗透大众生活的一个标志, 就是没人会了解技术本身, 只关心技术对生活的改善:就像大众从不关心iPhone芯片和传感器的运作原理一样, 多数人也不知道HEATTECH的热吸附原理——由4种不同纤维编织的特殊结构, 与汗液产生反应后生成热能, 通过由纤维空隙形成的空气层形成保温——人们只知道, 它在冬天真的很受用 。
这种受用, 来自纤维在微观世界中的相互交融 。 多次改良后, HEATTECH已由早期的聚酯纤维和棉纱线组合, 发展到4种不同纤维混纺而成:粘纤附着人体湿气, 将水分子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仅有发丝1/10细的极细腈纶取代了原先的中空绵, 形成气囊, 保存从粘纤中散逸出的热能;氨纶拥有高伸缩性, 大幅提升舒适度;聚酯将水分快速吸收并干燥, 在多次洗涤后保持衣物形状 。
在博览会现场, 各种实验也直观还原了上述过程:将HEATTECH放进有加湿器的箱子, 热成像与温度指数温度上升明显, 模拟了HEATTECH利用汗液发热的原理 。
另一装置模拟了发热后的保温效果, 白柱代表纤维, 红球代表热量, 可明显发现排列更紧凑的纤维将热量锁在空气层 。
在现场, 不少参观者都对这种发热方式颇为好奇, 但我个人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万能的淘宝有无数“发热保暖内衣”, 日本本土也有一些类似竞品, 但为何多年以来, 在技术上HEATTECH仍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
在博览会的采访环节, 我将这一问题抛至给优衣库的技术高管, 他的回答很简单:十余年的不断迭代, 夯实了HEATTECH的技术壁垒, 阻碍了后来者的追赶步伐 。 “HEATTECH不是一诞生就拥有现在的技术, 每年我们都会增加功能, 这些附加技术, 直接来自于我们的用户反馈 。 ”
的确, 自2003年上市, HEATTECH就不断根据用户反馈“小步快跑, 不断迭代”:2004年加入吸汗速干功能, 2005年增加保湿效果, 2006年革新面料打造柔和触感, 2007年新增伸缩性功能并将保湿效果提升, 2013年推出倍舒暖系列, 2016年推出高舒暖内衣系列——今年则在纤维中增加了具有保湿与抗氧化效果的摩洛哥坚果油成分, 且在男款使用了无缝缝纫技术, 袖口与颈部的滚边不再存在, 女款添加罗纹产品, 让触感更佳 。
对同一款产品持续多年的迭代, 在服装领域极其罕见 。 有趣的是, 这种“率先起步, 数据反馈, 改良产品, 巩固市场”的商业闭环, 在科技领域倒是蛮常见 。
让它自由呼吸
除了HEATTECH, 博览会还展示了优衣库ULD高级轻型羽绒服, AIRism舒爽内衣等核心产品的技术路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