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的巅峰对决

在物理学上 , 有一场争论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 。 这是物理学史上持续时间最久、思想交锋最激烈的一场争论 , 几乎把所有大牌人物 , 诸如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惠勒等都卷了进去 。 连“一贯正确”的爱因斯坦 , 这一次都落了下风 。
争论所涉及的问题自然非同小可 。 小而言之 , 可以动摇科学的根基 , 大而言之 , 影响到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 因为这是一场关于“实在”的争论 。 要而言之 , 就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实在” 。

量子物理的巅峰对决

文章插图

哲学上的“实在”之争
“如何看待实在”这话哲学味有点重 , 换句话表达 , 其实就是“如何看待世界”或“如何看待事物” 。
你或许会说 , 这有什么好问的?唯物主义不是说 , 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吗?
没错 。 但我们知道 , 哲学上还有别的观点 。 譬如 , 我国明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主张 , 一切皆由心生 , 心外无物 。 据说 , 有一次他与朋友郊游 , 朋友指着花树问:“你说心外无物 。 但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 , 与我的心有何干?”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 ,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由此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你可能会把这种回答视为狡辩 , 但仔细想想 , 恐怕也难以驳倒 。
此外 , 介于唯物、唯心之间 , 还有以康德哲学为代表的另一种观点 。 康德说 , 首先 , 在我们身外 , 是存在着那么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 , 但他又说 , 这个世界自身到底是什么样的 , 是我们永远无从知道的 。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获得对它的认识 , 就不得不通过观察;但在观察时 , 由于人类感官以及意识不由自主的参与 , 已经对外来信息进行了加工;加工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世界 , 跟纯然客观的那个世界已不大一样 。
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 譬如 , 你在墙上画一条直线 , 然后在中间擦去一小段 , 露个缺口 。 当你从远处看时 , 会以为这是一条连续的直线 。 神经生物学告诉我们 , 人类观察外物时 , 喜欢获得一个清晰的轮廓;一旦轮廓线有中断 , 意识就会自作主张通过想象来填补 。 但这样得来的轮廓 , 显然已跟原样不大一样 。
所以你看 , 事情远没有教科书上说的那么简单 。 “如何看待实在”“到底有没有纯客观的实在” , 这类问题在哲学上争议了几千年 , 至今也没争出个名堂 。
量子物理的巅峰对决

文章插图

威力无比又充满争议的量子力学
但是科学的根基当然是建立在唯物基础上的 。 科学不仅承认在我们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而且还承认 , 事物运动存在着客观规律;而科学的任务就是把自然规律揭示出来 。 试想 , 倘若“物由心生” ,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各不相同;倘若牛顿三大定律只对牛顿眼里的世界成立;科学还有理由存在么?
但是 , 如此明白的道理到了量子的时代 , 似乎一下子成了问题 。
诞生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量子力学 , 是关于原子、光子等微观粒子的一门学科 。 一百多年来 , 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没有它 , 就不会有今天被广泛使用的电脑、手机等设备;它还解释了“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星星是如何发光的?”这类自古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实验已一再证实了它所预言的许多奇怪结论 , 譬如超导、超流、希格斯粒子等;在某些情况下 , 理论预言甚至跟实验结果相符到小数点后面十几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