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鱼种类

长江鱼的种类有很多 , 像: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鳜鱼、鲇鱼、鮰鱼、黄颡鱼等鱼类 。
作为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 , 长江拥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 , 其中鱼类400多种 , 170多种为长江特有 , 占淡水鱼总数的48% , 大大超过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 。 下面为介绍长江四大家鱼 , 以及8大主要鱼种 。

长江鱼种类

文章插图

青鱼
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乌混、黑混、螺蛳混 , 体亚圆筒形 , 体长达1m余 。 青黑色 , 鳍灰黑色 , 头宽平 , 口端位 , 无须 , 咽头齿臼齿状 , 个体大 , 生长迅速 , 肉味美 , 鱼胆有毒 。 栖息中下层 , 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 。 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 , 为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
草鱼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 体延长 , 亚圆筒形 , 体青黄色 , 头宽平 , 口端位 , 无须 , 咽齿梳状 , 生长快 , 肉味美 , 鱼胆有毒 。 栖息水的中下层 , 性活 泼 , 游泳迅速 , 常成群觅食 。 以水草为食 ,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 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
鲢鱼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 。 体形侧扁、稍高 , 呈纺锤形 , 背部青灰色 , 两侧及腹部白色 ,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 各鳍色灰白 , 头较大 , 眼睛位置很低 , 鳞片细小 , 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 鲢鱼味甘 , 性平 , 无毒 , 其肉质鲜嫩 , 营养丰富 。 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 , 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 , 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 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
鳙鱼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 。 外形似鲢鱼 , 体型侧扁 , 头部较大而且宽 , 口也很宽大 , 且稍微上翘 , 眼位比较低 。 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 , 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
鳜鱼
鳜鱼又名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母猪壳等 。 体高侧扁 , 背隆起 , 头大 , 口裂略倾斜 , 两颌 , 犁骨均具绒毛状齿 , 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体色棕黄 , 腹灰白 , 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斑点 。 属凶猛肉食性鱼类 , 常以其它鱼类为食 , 幼鱼喜食鱼虾 , 成鱼以吃鱼类为主 , 冬季停止摄食 。
鲇鱼
鲇鱼即鲶鱼 , 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 。 周身无鳞 , 身体表面多黏液 , 头扁口阔 , 上下颌有四根胡须 , 上背较黑 , 腹面白色尾圆而短 , 不分叉 , 背鳍小 , 臀鳍与尾鳍相连 。 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 , 白昼潜伏水底泥中 , 夜晚出来活动 , 吃小鱼、贝类、蛙等 。
【长江鱼种类】鮰鱼
鮰鱼又名长吻鮠 , 上海称“鮰老鼠” , 四川名“江团” , 贵州则唤之为“习鱼” 。 口下位 , 呈新月形 , 唇肥厚 , 眼小 。 须4对 , 细小 。 无鳞 , 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 , 脂鳍肥厚 , 尾鳍深分叉 。 体色粉红 , 背部稍带灰色 , 腹部白色 , 鳍为灰黑色 。
黄颡鱼
黄颡鱼体长约20cm , 腹面平直 , 体后半部侧扁 , 尾柄较细长 。 头大且扁平 , 吻短 , 圆钝 , 上、下颌略等长 , 口大 , 下位 , 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 。 眼小 , 侧位 。 须4对 , 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 , 上颌须1对 , 最长 , 颐须2对 , 较上颌须短 。 体裸露无鳞 , 侧线完全 。 杂食 , 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