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在浓茶中度过了半个世纪所谓的厚茶 , 恐怕再浓也浓不过老厦门茶桌子泡出的乌龙茶一枝春 , 棕褐色的茶汤 , 夸张一点 , 浓得像酱油!茶桌子是我们这里街头巷口曾经摆出的茶摊 , 几张旧木的矮方桌 , 一副半新的瓷茶具 , 几个人围坐在简易的木凳竹凳上 , 就壶起壶落地喝开了 , 这样的泡茶模式 , 可是岛城民间喜闻乐饮的 , 但时过境迁 , 现已日趋式微 。 我一开始学喝茶 , 喝的就是这样级别的浓茶!讲到喝浓茶 , 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会兴奋要失眠 , 可当初学喝茶的我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基本反应 , 您不信 , 嗨 , 说来话长!
那一年 , 我从插队的农村调回城市 。 因为我出身不好 , 父母是大学毕业的老九人 , 所以我被安排在厦大外语食堂当厨师 。 我负责煮锅 , 这是一个热门的工作 。 一方面要烧煤火 , 一方面要炸鱼 , 汗流浃背 , 可以贴邮票 。 人都快烤成木乃伊了 , 我享受分配的劳保茶 。 如果肚子里有茶 , 木乃伊不做 , 我还能活下来继续工作 , 但是负责洗菜的女人就没有这个福利了 。 我们叫他们来喝茶 , 有的厨男很大方很大方 。
什么是劳保茶?就是因为劳保发放的茶叶 。 那是最严厉的计划经济时代 , 即使在茶叶也要配给 , 当采购员骑着三轮车把茶也捎带回来时 , 我们整个厨房里就拂动着茶叶的清香 , 那时茶叶大多是简装的 , 用一只纸袋简单一装 , 再信封似的封口 , 难怪纸包不住茶香 。 纸袋上有简单的图案 , 大多是一壶一叶 , 壶棕色 , 叶绿色 , 双色套印 , 斜斜的大大的美术字是茶名——一枝春或留香或水仙 , 简约而醒目 , 还有微型的图标——海堤牌 , 以及厦门茶叶公司的字样 。 .也是如此
俗话说 , 烟酒不分家 。 其实在食堂 , 茶是真的分开的 。 老师们发的劳保茶很少带回家享用 。 这是厨房里的共产主义 。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 , 想想真的难能可贵 。 劳动休息的时候 , 大家会围坐在一起喝茶 。 用来泡茶的水是大锅里取之不尽的蒸饭水 。 这套茶具是一套瓷器茶具 。 准备人民战争的大锅上有毛主席语录 。 如果保存到现在 , 应该也是一个可以上街卖柠檬红茶的大众文物 。
整套茶具放在一个旧脸盆里 。 先将一勺沸腾的大锅水倒入盛有茶叶的瓷壶中 , 然后盖上壶盖 。 然后再倒一勺大锅水 , 让整个茶壶和五六个配套的小杯子里里外外都泡在开水里 。 无论是一枝春、留香还是水仙 , 这些方明老字号都是乌龙茶的再加工茶 , 经过高温烘焙 , 以香气浓郁著称 。 这样的内外开水 , 茶汤自然是又浓又稠 , 颜色又浓又褐 , 完全可以和街边的茶几媲美 。
锅的劳动强度很高 。 因为厨房里没有冷冻设备 , 也没有抽油烟机 , 夏天买家一旦买到冷冻鱼 , 必须马上油炸 , 否则解冻后鱼会很快腐烂 , 所以作为锅的主人 , 我要在高温油锅前工作几个小时 。 唯一支撑体力和味觉的是浓茶 。 现在我来描述一下当时炸鱼的画面:穿着一条裤衩 , 赤膊上阵 , 胸前系着一条蓝色围裙 , 拖鞋 , 大仙 , 左手端着一杯浓茶 , 右手拿着一个竹柄大漏勺 , 油锅巨大 , 有浴缸那么大 , 鱼在锅里 , 沸腾沸腾的油翻腾着 , 一直传来铙钹的声音 。 《炸鱼图》你可能听起来有点像动画 , 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细致的肖像!
在春天和夏天 , 当你口渴的时候 , 你喝浓茶 。 饿了就拉个咸炸鱼 。 当年 , 我至少是个活神仙!但是按照现在的卫生标准或者科学的饮食观 , 当时泡茶用的开水是典型的毒水 , 充满了重金属、砷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至于炸鱼的油 , 那是万卷油 。 因为反复高温熬煮煎炸 , 像鞋油一样又脏又黑又亮 , 不断加入的新油马上变色 , 是毒油之一!我的浓茶岁月持续了四年(1974-1977年) , 喝的毒油总量至少有几十斤 , 而且不含鼻腔吸入的油烟 。 我喝的毒水恐怕能以吨计算 。 在毒水和毒油的轮番攻击下 , 这三尺之躯居然坚不可摧 , 安然无恙 。 我高考后从厨房考上大学 , 升学前体检只是毛重略轻 , 五脏六腑都很完美很自由 。 不光是我 , 我的厨师们也在食堂工作了很久 。 他们长期以来喜欢烧水和烧油 , 但现在这些老家伙都快八十岁了 , 他们仍然活得很好 , 每个人都与世隔绝
推荐阅读
- 小土狗怎么养
- 一起做陶瓷赚钱攻略
- 甲醛中度超标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超标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 济南商标注册流程及费用
- 在北京各类专利申请时间需要多久?
- 如何区分好动和多动症
- 桑蚕丝与柞蚕丝的区别
- 买到假狗怎么办
- 防控疫情的手抄报防控疫情的手抄报步骤
- 我的世界怎么查看所在位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