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图鉴之选购技巧

现代人对玉的狂热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 戴玉、藏玉已成为主流现象 。 然而玉的种质繁多 , 且以假作真、以次充好的玉制品充斥市场 , 加之作伪造假手段层出不穷 。 那么消费者如何购买到称心如意、货真价实的中意之玉 , 避免上当受骗呢?
1 , 定玉料
由于很多玉种都外观极为相似 , 购买时一定要明确玉器的材质 。 如与绿色翡翠相似的品种有和田碧玉、独山玉、岫岩玉、玛瑙、玻璃、马来玉等 , 一般这几种玉材的组成结构、光泽、掂重、工艺等会有所差异 , 翡翠常显示亮的玻璃光泽 , 水头好(即透明度高) ;独山玉光泽稍弱 , 颜色也比较杂;碧玉颜色沉闷发青 , 但质地细腻且光泽柔和 ;岫岩玉为油脂光泽 , 又岫岩玉由于硬度低 , 表面易有划痕 , 内部也常见有业内称为“脑”的白色絮状物 ;玛瑙则常具有特征的玛瑙条纹 ;玻璃内部常见搅动的痕迹和大小不一的气泡 , 工艺最差;马来玉为染色石英岩 , 组成颗粒肉眼可见 , 染料分布颗粒间隙 , 整体颜色均匀 , 手感亦较轻 。 欲购玉饰最好具有权威机构开具的与实物对应的鉴定证书 。
 

玉器图鉴之选购技巧

文章插图
 
2 , 辨作伪
根据国家标准GB/T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 , 经过某些不影响玉质的方法优化过的玉石仍可视为天然品销售 ;而另有些处理手段虽然明显提高了玉石的美观性 , 但其质量与耐久性严重受损 。 对于后者 , 商家在销售时要告知消费者 , 然而总有个别不法商人唯利是图 , 以次充好 。 常见的处理手段有染色(玛瑙、玉髓除外) 、浸蜡(蛇纹石除外) 、覆膜、充填等 。 酸洗后充胶处理的翡翠B货、染色过的翡翠C货、翡翠B+C货价值极低 , 但冒充A货翡翠并高价出售的现象极为普遍 。 翡翠B货为蜡状光泽 , 手感羞涩 , 结构疏松 , 内部及表面的微裂隙交错分布;翡翠C货有整体染色 , 也有局部染色 , 颜色呆板不灵活 , 无色根 ;B+C货则具备B货与C货特征 。
 
玉器图鉴之选购技巧

文章插图
 
3 , 重玉质
确定玉料的可靠性后 , 就应该细看玉料的质地了 。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 最好选择高档的优质玉料 , 如玻璃种翡翠、羊脂白的和田玉等 , 因其保值性极高 , 升值空间也大 。 又以糯种与豆种翡翠为例 , 前者组成颗粒更细腻、透明度更高 , 故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 应选择玉质更佳的前者 。 对于普通的玉质 , 购买时最好细看货 。 毕竟玉器的价格体系非常复杂且不易掌握 , 其价格弹性巨大 , 所以每当一眼看中了一件玉饰后 , 如果未经仔细观察且出价又没有达到卖主的预期 , 哪怕之后再加价也买不到手 ;相反 , 若能先指出原料上的瑕疵或雕刻工艺的不成熟 , 不但不用加价 , 卖家可能还适当降价 。
 
玉器图鉴之选购技巧

文章插图
 
4 , 察工艺
雕刻工艺是影响玉器价格的重要因素 , 也是人为可控的因素 。 而一件玉器雕刻工艺的优劣 , 不仅仅取决于玉雕师时候有匠心独具的创意与技术 , 也取决于原料的优劣和是否有特色 。 因为雕刻本身能反馈出很多信息 , 如绺裂分布的情况、造型是否美观和谐等 。 如绺裂的存在势必影响了玉石的外观和价值 , 所以瑕疵所在的地方常雕琢以各种纹饰 , 既掩盖了裂纹 , 又增加了美观性 , 这就是所谓的“无绺不雕花” , 不少单面玉佛、玉观音背面常出现一片树叶图案就是这个道理 。 而优质无瑕的玉料多加工为光面身 , 以保重和反映玉质 。 手镯就以光身素面最为常见 , 但若镯身部分雕花或有贵金属包裹 , 则该处原料极可能有瑕疵 。 其它容易忽略的细节也可以成为讨价还价的依据 , 如抛光工艺 , 孔眼处是否平直、有无细小裂纹 , 纹饰线条是否婉转顺畅、深浅一致 , 人物的面部有无斑点、各脸部器官比例是否协调、神态生动与否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