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从晋代开始发展, 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 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 。 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 生产各类青瓷器, 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 瓯江两岸盛况空前, 群窑林立, 烟火相望, 运输船舶往返如梭, 一派繁荣的景象 。
(3)黑瓷茶具:始于晚唐, 鼎盛于宋, 延续于元, 衰微于明、清, 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 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 而宋代流行的斗茶, 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
文章插图
黑瓷茶具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 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 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 以"盏无水痕"为上 。 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 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 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 以水痕先者为负, 耐久者为胜 。 "而黑瓷茶具, 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 入黑盏, 其痕易验" 。 所以, 宋代的黑瓷茶盏, 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 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 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 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 。 黑瓷茶具的窑场中, 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 。 《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 。 出他处者, 或薄或色紫, 皆不及也 。 "建盏配方独特, 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 一旦茶汤入盏, 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 增加了斗茶的情趣 。 明代开始, 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 黑瓷建盏"似不宜用", 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 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 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建安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 因而驰名 。 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 宜黑盏, 建安所造者绀黑, 纹如兔毫, 其坯微厚, 之久热难冷, 最为要用 。 出他处者, 或薄或色紫, 皆不及也 。 其青白盏, 斗试家自不用 。 这种黑瓷兔毫茶盏, 风格独特, 古朴雅致, 而且瓷质厚重, 保温性能较好, 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
⑷彩瓷茶具: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 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 。 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 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 有华而不艳之力 。 加之彩料之上涂釉, 显得滋润明亮, 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
文章插图
彩瓷茶具
直到元代中后期, 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 特别是景德镇, 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 。 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 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 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 。 明代, 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 诸如茶壶、茶盅、茶盏, 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质量愈来愈精, 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 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 清代, 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 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 它超越前朝, 影响后代 。 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 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
综观明、清时期, 由于制瓷技术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 对外出口扩大, 以及饮茶方法改变, 都促使青花茶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 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 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 云南的玉溪, 四川的会理, 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 。 此外, 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 在一定区域内, 供民间饮茶使用 。
推荐阅读
- 如何使用unique_ptr智能指针
- 天竺鼠不同年龄的给食注意点
- 三种不同风格的紫砂器浅析
- 华为小艺怎么唤醒
- 不同季节适合仓鼠的食物介绍
- 适合后脑勺扁平人群的发型探索
-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有什么不同
- imax和3d的区别 imax和3d的区别有什么
- 发明专利申请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 远古蜘蛛与现代蜘蛛有哪些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