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敬者 , 客来敬茶 , 以茶示礼之意 。 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 , 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 , 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 。 久逢知己 , 敬茶洗尘 , 品茶叙旧 , 增进情谊;客人来访 , 初次见面 , 敬茶以示礼貌 , 以茶媒介 , 边喝茶边交谈 , 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 , 以茶传情 , 互爱同乐 , 既文明又敬重 , 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 , 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 , 祝寿贺喜 , 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 , 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 ”
清——“清者 , 廉洁清白 , 清心健身之意 。 清茶一杯 , 以茶代酒 , 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 , 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 1982年 , 首都春节团拜会上 , 每人面前清茶一杯 , 显示既高尚又文明 , ‘座上清茶依旧 , 国家景象常新’ , 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 今天强调廉政建设 , 提倡廉洁奉公 , ‘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 。 ‘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 , 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 , 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 , 示浓性泼辣 。 若得长年饮 , 延年益寿法 。 ’体会之深 , 令人敬佩 。 ”
融——“融者 , 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 。 举行茶话会 , 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 , 手捧香茶 。 有说有笑 , 其乐融融;朋友 , 亲人见面 , 清茶一杯 , 交流情感 , 气氛融洽 , 有水乳交融之感 。 团体商谈 , 协商议事 , 在融洽的气氛中 , 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 , 有益于联合与协作 , 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 。 由此可见 , 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 , “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 , 直到陶冶情操 , 美化生活 。 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 , 众多场合 , 是因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 。 所以 , 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 , 弘扬中国茶德 , 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 ”
在此之前 , 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 , 乃在于和、俭、静、洁 。 ”(《台湾茶文化论》43页“探求茶艺的根本精神” , 台湾碧山出版公司出版 。 )范先生的茶艺根本精神 , 就是茶道的精神 , 也就是上述的茶德 。 虽未加以详细解释 , 但其含义仍不难理解 , 与前述几位专家的意见相去不远 。
更早一点 , 在1982年 , 台湾的国学大量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 , 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 , 称之为“茶道四义” 。 其具体解释如下:
美——“美是茶的事物 , 律是茶的秩序 。 事由人为 , 治茶事 , 必先洁其身 , 而正其心 , 必敬必诚 , 才能建茶功立茶德 。 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 , 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 。 所谓物 , 是茶之所属 , 诸如品茶的环境 , 的器具 , 都必须美观 , 而且要调和 。 从洁身、正心 , 至于环境、器具 , 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 , 从层次而见其升华 , 否则茶功败矣 , 遑信茶德 。 ”
健——“‘健康’一项 , 是治茶的大本 。 茶叶必精选 , 劣茶不宜用 , 变质不可饮;不洁的水不可用 , 水温要讲究 , 冲和注均须把握时间 。 治茶当事人 , 本身必健康 , 轻如风邪感冒 , 亦不可泡茶待客 , 权宜之法 , 只好由第三者代劳 。 茶为健康饮料 , 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 。 推广饮茶 , 应该从家庭式开始 , 拜茶之赐 , 一家大小健康 , 家家健康 , 一国健康 , 见到全体人类健康;茶 , 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 ”
推荐阅读
- 炒股、买基金、炒鞋、炒盲盒…年轻人的花式“理财观”
- 橄榄茶
- 怎么画抗疫护士简笔画
- 卡通老鼠拜年简笔画
- 美人鱼公主简笔画
- 爆米花简笔画
- 笔筒简笔画 笔筒简笔画的画法
- 婚纱唯美句子 关于婚纱的唯美句子
- 春节手抄报怎么画
- 如何玩蹦蹦环、脚环跳跳球、单脚甩腿球、脚圈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