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简单了解乐理知识和简谱( 二 )


于是 , 我们就将在乐音体系中选择出来的这一段称为音源(乐器或人)的“音域”(或音区) 。
部分音源(如古典吉他)是有有效音域和无效音域的 。
比如古典吉他 , 标准调音的古典吉他的有效音域为六弦空品的e到一弦12品的e3 , 一弦12品之后的品位位置因为在吉他面板上很容易影响演奏稳定性 , 影响演奏稳定性那奏出来的音就很容易造成不连贯、不稳定、不清晰等原因 , 所以不算做有效音域 。
但这并不影响古典吉他本身的音域 , 所以在计算标准调音的古典吉他时我们依旧要计算从六弦空品的e到一弦19品的b3(或20品的c4)为它的音域 。
5 半/全音我们把音列中各相邻的音级之间的距离称为“半音” , 半音标注了乐音体系中最小的距离 。
就是说即便两个相邻音级组成的“半音”中还有其他音高 , 但在音乐中是不被认可、不被使用的 。
两个相邻半音的距离之和我们称为“全音” 。
其实说简单了就是1+1=2的关系 , 三个音级间的距离构成两个半音、两个半音相加就是一个全音 。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 , 这三个音级必须排列相邻的两个半音才能组成一个全音 。
6 变音记号变音记号是指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或标注变化音级的记号 。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
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
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
重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
还原记号(?)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
7 五线谱五线谱 , 顾名思义 , 就是由五条线组成的谱 。 它是由五条展开的平行线构成 , 书写时在平行线上添加各种符号来记录乐谱 。 五线谱也是如今运用最广泛的记谱法之一······
五线谱成形于十七世纪但其最初在时间上其实是早于简谱的 , 它来源于纽姆记谱法(纽姆谱) 。 比较有趣的是 , 这种记谱法并非一开始就像今天这样成形的 。 八世纪时纽姆谱诞生 , 九世纪被广泛接受 。 最初它是由在线上添加字母的一线谱发展成二线谱 , 再由二线谱发展为三线谱 , 直到十一世纪时意大利僧侣圭多为它增加了第四条线 , 其各项功能才极度接近了今天的五线谱 。
通常我们将五线谱的五条平行线命名为“线” , 它自下而上的分别被叫做“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 。
而平行线之间的空白我们命名为“间” , 它也是自下而上被叫做“一间”、“二间”、“三间”、“四间” 。
在记录乐谱的时候 , 因为音的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本身的五线四间不够用 , 我们就需要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相对较短的线段用以增加线谱的容量 。
我们在上方或下方添加的短线段被命名为“加线” , 而加线之间出现的空白处则称之为“加间” 。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先进、最趋于完善的一种记谱法 , 在记录乐谱时合理运用各种符号就可以做到几乎记录音乐表达的所有功能 。
8 简谱简谱意为“简易记谱法”或“简化记谱法” , 其分为“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 , 但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简谱”仅仅只代表“数字简谱” 。
简谱最早出现于公元十六世纪 , 当时欧洲的修道士苏埃蒂率先使用了数字来写谱教歌 , 并写了一本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的小册子来记录这种方法 。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人卢梭的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次提到了这种记谱法 , 之后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 。 直到19世纪 , 经过P·加兰、A·帕里斯、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 , 这种记谱法才得到了广泛使用 。 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