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八 )


37. 阳盛格阴①概念:又称格阴 。 指阳热偏盛至极 , 深伏于里 , 阳气被遏 , 郁闭于内 , 不克不及外达于肢体 , 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况 。
②特点:阳盛于内 , 实热炽盛 , 为疾病的素质 , 但因为格阴于外(现实是阳气不克不及外达) , 可表示出某些假寒之象 , 即为真热假寒证 。
③表示:如外感热病 , 邪热炽盛 , 可见壮热 , 面红 , 气粗 , 焦躁 , 舌红 , 脉数大有力等症 , 病势成长较重之时 , 又呈现四肢厥冷 , 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 。 便是阳盛格阴危沉痾证 。
38. 影响疾病传变的身分:①体质身分;②病邪身分;③地区身分和天气身分;④糊口身分 。
39. 既病防变包罗早期诊治、防止传变(如阻截病传路子、先安未受邪之地)等 。
40. 正治指采用与其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 又称“逆治” 。
包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 。
41. 反治指驯服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则 。 又称“从治” 。 但究其本色 , 仍是在治病求来源根基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素质而进行的治疗 。
本家儿要包罗如下四种: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
42. 塞因塞用:合用于体质虚弱 , 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呈现闭塞症状的真子虚实证 。
如贫血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纳呆和脘腹胀满病证、大哥或久病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 , 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
43. 通因通用:合用于因实邪内阻呈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
如食积所致的腹痛 , 泻下不畅 , 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 其治疗可别离采用消导泻下、清热泻下、活血祛瘀 , 以及清利膀胱湿热等方式 , 即属“通因通用”之运用 。
44. 急则治标:如病因明白的剧痛 , 应先止痛;如肝病根本上的臌胀腹水 , 则肝血瘀阻为本 , 腹水为标 , 则当先治标病腹水;又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 非论何种原因所形当作 , 均应告急止血以治标 , 待血止再缓治其本 。
45. “阳中求阴” , 即在补阴时应恰当配用补阳药 。
46. “阴中求阳” , 即在补阳时应恰当配用补阴药 。
47. 因时制宜——“用寒远寒 , 用凉远凉 , 用温远温 , 用热远热 。 食宜同法” 。
48. 随机应变—— “西海说神聊之气 , 散而寒之;东南之气 , 收而温之 。 所谓同病异治也” 。

06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中医根本理论》重点总结六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涵身分 。
2. 邪气是发病的主要前提 。
3. 影响发病的本家儿要身分:①情况;②体质;③精力状况 。
4. 伏尔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 , 如“夏伤于暑 , 秋为痎疟” , “冬伤于寒 , 春必病温”等 。
5. 合病与并病: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呈现病证 。
6. 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 , 指感邪后当即发病医学|教育网 。
7. 实的病机特点:本家儿要表示为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抗病能力都比力强大 , 或邪气虽盛而机体正气未衰 , 尚能积极与邪抗争 , 正邪相搏 , 斗争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