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有34.5%的未成年网民曾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色情、血腥暴力等类型的不良信息 。 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三个上网的未成年人中就可能会有一个遭遇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
网络暴力主要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他人实施辱骂和言语攻击等暴力行为 。 2020年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19.5%;自己或亲友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的比例为7.2%;个人信息未经允许在网上被公开的比例为4.9% 。 其中, 刷量控评、群体对立、互撕谩骂等“饭圈”乱象最为显著, 也往往引发线下的违法犯罪行为 。
作为地地道道的“数字原住民”, 当前的未成年人习惯数字消费, 但由于心智尚未成熟, 自控能力不强, 很容易过度消费 。 “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游戏充值, 父母知道后要求平台退还款项”“未成年人打赏主播, 父母要求追回”“0元购机背上巨额网贷, 平台套路未成年人”……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也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 一些受访专家指出, 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网络贷款等方面的支出行为, 与青少年年龄、智力不相匹配 。
受网络使用的低龄化和不良信息等因素影响, 一些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信息等犯罪案件中, 有的未成年人是受害者, 有的未成年人却参与其中, 成为触法者 。
最高检于2022年3月7日召开的“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 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未成年人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犯罪3555人, 同比上升21.2% 。
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筑网络“防火墙”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除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检察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外, 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 多层面保障未成年人“网上安全” 。
检察机关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网络犯罪, 全力保护和救助被犯罪侵害的未成年人 。 近年来, 侵害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手段复杂多样, 作案方式不断翻新, 更加带有隐蔽性, 出现了如“童星骗局”“童模招聘”等“隔空猥亵”犯罪 。 对此, 2018年, 最高检通过制发案例, 确立了与接触儿童身体猥亵行为同罪追诉原则, 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 。
文章插图
最高检“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新闻发布会(图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
未成年人的认知、感知、控制能力, 还有自我保护能力都相对薄弱, 检察机关坚持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涉网络犯罪未成年人 。 最高检第九检察厅相关负责人在2022年3月7日最高检召开的“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主观恶性不大、罪行较轻、属于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 检察机关在依法从轻处理的同时, 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帮教, 帮助他们尽快重新回归社会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受到不良信息侵蚀甚至遭受侵害等涉及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普遍性问题, 检察机关以办理涉毒音视频传播、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等典型个案作为突破口, 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推动网络平台、社会、政府等多方协同、齐抓共管, 促进相关问题解决 。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 要通过对中小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引导未成年人了解网络犯罪危害, 增强抵御网络不良信息能力, 防止未成年人卷入涉网络犯罪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筑牢安全“防火墙” 。
推荐阅读
- 生活科普小常识视频
- 怎样帮助小孩改正打人的毛病?
- 利用高效学习法熟记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 csgo炼狱小镇怎么快速从匪家封中路烟
- 2 《奇怪的假期逃脱》小游戏攻略
- 海南:大手牵小手把铁路安全知识带进校园
- 铁路客运安全小知识
- 转载 行车安全知识小科普,欢迎留言
- csgo炼狱小镇匪出二楼安全烟怎么扔
- 转载 儿童座椅小知识|儿童安全座椅出现晃动,这五点需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