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美篇 教育部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二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美篇 教育部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文章插图

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 。 富顺县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健全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自主聘任机制,“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 同时,力争引进1所高职院校 。
实施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工程
实施学前教育“85·55”攻坚计划 。 富顺县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配套建设一批商住小区幼儿园,加快建设一批普惠性幼儿园 。 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 。 打造2-3所川内知名幼儿园 。
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 。 富顺县按省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配备幼儿园教职工,落实幼儿园“两教一保” 。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保障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督促民办幼儿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
实施延伸发展特殊教育工程
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 富顺县开展好中、重度残疾学生的送教上门工作;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 在办好现有的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汽车美容与装潢专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职业高中专业,新增园林绿化、种养殖等现代农业专业 。 提升残疾青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
加大特殊教育投入 。 富顺县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确保资源中心正常运行 。 保障特殊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 整体搬迁特殊教育学校 。
实施两支队伍专业化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富顺县推行党政一肩挑 。 2000人以上学校设置专职副书记,2000人以下设置兼职副书记 。 推进名校长“领航·启航计划”,实施优秀年轻干部“薪火工程”“青蓝培养计划”,按照1:2比例培养和储备年轻干部 。 每年评选“星级校(园)长”30名 。 建构新的干部荣誉观,明确中层干部待遇,搭建中层干部成长平台 。
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 。 富顺县建立融教、培、研于一体的教师发展机制,实行阶梯式培养,持续开展三年一轮的全员教材教法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待岗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体制,严格教职工考核,对师德师风和教学质量考核差的教职工,调离、调整现工作岗位或待岗提升培训,待岗提升培训期间,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 每年评选“星级教师”300名、“星级教研员”5名 。 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并逐步提高,合理增加农村教师专项补助 。 实行教职工年度体检制度 。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优秀人才享受专项补贴 。 在国家岗位设置指标数额之外为优秀教师设置专项岗位,采用低职高聘等方式择优聘任优秀教师 。
创新人才保障模式 。 科学设置招聘条件,富顺县采取特设岗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教师 。 充分赋予校长选人用人权,探索高完中、城区义务段学校到高校“双选”优秀本科及以上毕业大学生机制 。 公办中职学校可在核定编制总数的20%内,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或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并给予经费补助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幼儿园未核编教师、学校教辅、校医、安保等人员差缺和教师隐形缺编的困难 。 优化岗位设置,实行动态管理,对按国家和省及市岗位结构比例标准核定的教育系统岗位总量,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调剂使用空岗指标不得高于50% 。 建立完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 。 完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 实施“银龄计划”,聘请退休优秀高级教师县域内训导帮教 。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工程
优化校点布局 。 富顺县按照“总体规划、分期撤并、五年到位”的要求,逐年撤并小规模学校(校点)33个,合并中小学校5所,新建幼儿园7所、中小学校5所 。 到2025年,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约56所、小学及教学点约60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