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茶道简史
日本人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大陆传过去的 。 据日本有关文献记载 , 圣武天皇时的天平元年(公元1729)就曾举行过“行茶之仪” 。
盛唐时 , 日本曾派遣了遣唐使和留学僧人来中国学习 。 这些遣唐使和留学僧人在回国时将中国的茶和饮茶的习惯带回了日本 。 在唐朝 , 中国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 陆羽编写的《茶经》中曾记载:在唐朝 , 人们将一种称为“团茶”的茶叶在榨后药用 。 日本最初也是将“团茶”药用和用于宗教祀祭礼仪 。
茶树第一次被移植到日本大约是在延历24年(公元805) 。 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767—822)从唐朝将茶树籽带回日本移植成功 。
日本在平安朝末期(794~1192)到镰仓时代同宋朝敞开了交往的大门 。 各方面的交流和往来益发频繁 。 在留学大陆的日本高僧们的努力下 , 茶的栽培和饮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 日本临济宗开山祖荣西(1141—1125)法师将从中国学到的茶树的载种 , 茶具的使用和沏茶的方法在日本广为传播 , 并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 。 此书的出版奠定了日本吃茶的基础 。
当时的茶大体上同今天日本“抹茶”(即用新茶研磨成的茶叶粉未)基本相似 。 茶具的作工亦相当精巧 。 “点茶”的方法也形成了一整套方法和规矩 , 禅宗寺院里向佛献茶的风气大为盛行 。
到了室町(1338~1573)时代中期 , 武士和贵族们由于长期的战乱 , 经济渐趋诘据 , 已无能力再继续延续那些豪华奢绚的茶会形式 。 到了足利义政即日本的东山文化时期[1483年6月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隐居东山银阁 , 沉缅于风流 , 致使当时绘画、建筑、工艺、造园、茶道盛行繁荣)出现了一位叫做村田珠光(1422—1502)的茶人 。 他给茶道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 。
珠光以前的茶会是贵族武士们骄奢沉迷时期的产物 。 自珠光起一改以前那种俗气的奢侈的形式 , 创建了严肃 , 简朴的茶会形式 。 同时进一步将禅寺中向佛献茶的形式和禅的思想融入茶会之中 。 使茶会面目一新 , 第一次使茶会融入了“道”的精神文化思想性内容 。 “道”一词在日本文化及生活中随处可见“茶道”、“花道”、“书道”、“剑道”、“空手道”等等不胜枚举“道”的内涵包容了佛、儒、道的思想 , 意为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过程 。
当时 , 社会上盛行以能阿弥为首的书院风格茶会 , 即以追求雅兴为主 , 珠光的出现使茶第一次有了追求精神修养的“道”的修行色彩 。 创建了质朴和追求禅的境界的草庵风格茶道 , 此外 , 在一般庶民之中爱好饮茶的人也日益普及 。 街头巷尾甚至出现了一个铜钱一碗的卖茶摊 。 这种喝茶止渴的大众茶被称为“下九流茶” 。
此后 , 将茶又进一步引向质朴 , 静寂的理想境界的武野绍鸥 。 他仿造民宅建造了只有四铺席半(塌塌米)的茶室 。 在这窄小的空间里举行诚实、融合、谨慎、毫无奢华、以发自内心的诚恳来招待客人的茶会 。 第一次在茶道中提出了质朴、静寂、清心的心境 。
茶圣千利休居士(1522~1591)继承了绍鸥的思想创建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境界 , 并完整地创建了草庵风格茶会的形式 , 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 他否定了绍鸥茶中隐遁式的质朴、寂静的消极因素 , 而是在朴实无华、与天地人融合的过程中、寂静中 , 含蕴着一种新的艺术上的积极的创造力 。 利休的茶风 , 大量地吸收了质朴 , 静寂的茶风 , 并凝聚着一股力于创新 , 力争完美的向上力量 。 追求高尚精神境地的利体茶会的积极态度 , 不仅推动了茶道的进一步繁盛发展 , 也对桃山艺术时期的艺术有着重大影响 。
推荐阅读
- 日本茶道流派
- 微信里的漂流瓶找不到怎么办?
- 华为手机手电筒在哪里
- 日本茶具,淘宝网普洱茶
- 日本茶道——比喝酒更重要,菊花茶怎么泡
- 飞猪怎么领取流量
- 手动挡和自动挡比较?
- 七里香的病虫害防治
- 豆浆放蜂蜜可以吗(豆浆里是否可以放蜂蜜)
- 选择墓地代扫要克服哪些心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