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潜心钻研须臾不离的茶 , 正如对中国的拳术一样对中国茶颇为心仪 , 姑道其一二 。
【漫话中国茶】《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荼而解之”之说 , “荼”通“茶” , 是茶叶有药用之始 。 周武王伐纣 , 经过巴蜀之地 , 当地官员献茶“纳贡” , 茶荣升为“贡品” 。 西汉 , 川地“烹荼尽具 , 武阳买荼” , 出现了茶叶买卖市场 。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 , 日僧最澄将中国茶籽携归扶桑 , 植于近江台山麓 , 中国茶流传海外 。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废团茶 , 兴叶茶 , 促进了炒青散茶业 。 鸦片战争后的1886年 , 中国茶叶出口亚欧等地达13.4万吨 , 创历史最高纪录 。 1940年 , 迁址重庆的复旦大学增设茶业系(科) , 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茶业专业系科 。 1987年1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在杭州举行“茶—品质—人类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 。 3年后的1990年 , “中华茶人联谊会”在京创立;同年10月 , “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试开馆 , 并举行“杭州首届国际文化研讨会” 。 20世纪最后一年 , 全国茶叶出口逾30万吨 , 居世界首位 。 孙皓首倡“以茶代酒” 。 孙皓是三国时吴国末代君主 , 残暴不仁 。 有时却忽发“善心” , 体恤下属 , 有次他召谋士韦曜议事 , 议毕设宴款待 。 韦曜申言不喝酒 , 孙皓竟不以为仵 , “赐茶以代酒” 。
唐代陆羽 , 被奉为“茶圣” , 他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 对茶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湖州刺史李季卿 , 有日邂遇陆羽 , 殷请烹茶 , 之前遣军士执瓶操舟 , 去南零取水 。 水至 , 陆羽用勺扬水 , 说:江水是江水 , 但不是南零江水 , 倒似临岸之水 。 取水军士否认 。 陆羽倒水于盆 , 至半急止 , 又用勺扬水 , 说 , 以下是南零江水 。 取水军士大惊倒地伏罪:“我从南零取水到岸边 , 被船荡去了一半 , 怕水少 , 挹岸边水增满 , 没料竟被先生识破……”对水神鉴如陆羽 , 世所罕见 。
宋徽宗赵佶 , 治国无方 , 治茶有道 。 他以亲身体验写出《大观茶论》 , 推出“采择之精 , 制作之工 , 品第之胜 , 烹点之妙”饮茶“十六字经” 。 有次他密晤名妓李师师 , 自执鎏金碾轮 , 在流云纹碾子里碾成“瑞草魁” , 放进一只绿釉杯中冲泡 , 然后端给李师师品尝 。 李师师啧啧有声 , 赞不绝口 。 赵佶则念念有词:“茶魁献花魁 , 花魁啜茶魁 , 不亦乐乎?”
唐代盛诗 。 李白嗜酒 , 斗酒诗百篇 , 流传着不少饮酒诗 。 卢仝则好茶 , 他的“七碗茶”诗不同凡响:“一碗喉吻润 , 二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 , 惟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轻汗 , 平生不平事 , 尽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轻 , 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得也 ,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蓬莱山 , 在何处?玉川子(卢仝的号)乘此清风欲归去 。 ”
推荐阅读
- 茶联集锦
- 普洱茶酿酒般的发酵制法
- 茶谱序
- 五代《茶谱》中的三峡名茶
- 带你走过茶的历史
- 别茶人
- 茶树风土,洞庭山碧螺春价格
- 茶道的本质-文人茶道,吉姆奈玛茶
- 崂山绿茶特别茶道,乌龙茶铁观音
- 烹饪工夫茶讲究几个重要决策,西山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