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茶文化的渊源

儒释道三家都与中国的茶文化有甚深的渊源关系 , 应该说 , 没有儒释道 , 茶无以形成文化 。 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地作用于茶文化 , 又曾综合地融贯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 , 最终说来 , 很难讲存在着纯而又纯的哪一家的茶文化 , 一切都是相对的 。
从历史的角度看 , 道家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虽是人们谈论最少的 , 但实质上是最为久远而深刻的 。 道家的自然观 , 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观念的源头 。 道无所不在 , 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 。 老庄的信徒们欲从自然之道中求得长生不死的“仙道” , 茶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 , 与道教发生了原始的结合 。 玉川子要“乘此清风欲飞去” , 借茶力而羽化成仙 , 陶弘景《杂录》与西汉壶居士《食忌》的记载 , 都与此相关 。 《茶经·七之事》引述《神异记》的故事 , 更表明陆羽本人对道士与茶茗的态度 。 “自然”的理念导致道家淡泊超逸的心志 , 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 , 这就确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本性 。
从历史和发生学角度固然要追溯到道家 , 但从发展角度看 , 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则应归之于儒家学说 。 这一核心即“中和”思想 。 儒家茶文化首先注重的是“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 , 他们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 , 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 , 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 , 所以“以茶表敬意”成为“以茶可雅志”的逻辑连续 。 由此可见儒家茶文化表明了一种人生态度 , 基本点在从自身做起 , 落脚点在“利仁” , 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 。 所以“中和”境界始终贯穿其中 。 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体现 , 其深层根源仍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禅佛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 , 贡献巨大 。 没有禅宗 , 很难说中国能够出现真正意义的“茶文化” 。 “天下名山僧侣多” , “自古高山出好茶” , 历史上许多名茶出自禅林寺院 , 而禅宗之于一系列茶礼、茶宴等茶文化形式的建立 , 具有高超的审美趣味 , 它对中国茶文化的持续的推波助澜 , 直接造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兴盛 , 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禅宗对茶文化流传国外特别是日本 , 有不可磨灭的卓著功勋 。 可以说 , 品茗的重要性对于禅佛 , 远远超过儒、道二家 。 而“吃茶去”这一禅林法语所暗藏的丰富禅机 , “茶禅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浓缩的深刻涵义 , 都成为茶文化发展史上的思想精蕴 。
【道家与茶文化的渊源】 真正说来 , 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 , 是由三教合一的文化所造成的 , 从而体现出“大道”的中国精神 。 道德境界、艺术境界、人生境界是儒释道共同形成的中华茶文化极为独特的景观 。 儒释道三家相激相荡 , 相摄相融 , 精彩纷呈 , 于是有了文人茶道 , 文人茶道在文化气质上显得更为清高、更为闲雅 , 更有艺术品位 。 正是在儒释道共建的一个思想及活动的磁场中 , 文人们弘扬了茶道艺术 , 他们更多地以茶道启发灵感 , 静悟生命 , 提升境界 , 充分体现了对茶道精神的深切把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