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禅与茶,台湾茶


行走的禅与茶,台湾茶

文章插图

行走的禅与茶【行走的禅与茶,台湾茶】“禅”是“禅”的缩写 , 梵文是Dhyna , 巴利文是Jhna , 英文是Zen 。 本义是“思维修养” , 中文翻译有“冥想”、“思维修养”等意思 。 自唐代以来 , 禅宗在中国开始逐渐显现 , 特别是在佛法东渡之后 , 经过二、三、六祖的扩展 , 禅宗终于在中国传播开来 , 成为汉传佛教的主要宗派 。 唐宋以来的禅宗中 , 禅不仅指“禅定” , 还指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顿悟乃至修行本身 。 此时此地 , 禅已经与僧尼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 成为一种鲜活、本真、平淡的生活禅 。 刘祖辉能大师也在《坛经》中说:“好知识!外相为禅 , 内相不乱 。 外禅是为了禅定 。 ”祖道馨大师曾对法荣禅师说:“夫有百教 , 心常在心中 。 ”一切戒、定门、智门、神通变化 , 知道自己够了 , 永不离心.路空空荡荡 , 你从来不去想 。 如果是这样的话 , 你今天就有了 , 不缺 。 跟佛有什么区别?住 , 坐 , 卧 , 见缘分 , 永远是佛的妙用 。 “(《五灯会元卷二》)决明子在这里 , 禅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 而且与常见的佛教名称如“真理、佛性、自性”也没有什么区别 。 在后世 , 禅师们只是简单地用“这个”或“那个”来指代 。 “走”字在汉语中的本义是“走 , 走” 。 徐深《说文》解释道:“走路 , 人的步调也快 。 “可以看出 , 意图是走路 。 003010引用孔子的话说:“三人行 , 必有我师 。 “《论语述而》里也有‘一去一周’ , ‘一个人南下’之类的诗句 。 另外《诗经》《做你的 , 做你的 , 离开你 。 ”而“人生于天地之间 , 忽如过客”指的是行走和旅行 。 在我国的禅堂中 , 有坐香、走香等禅修规矩 , 其中走香就是走 。 “行禅”一词是法国高僧一行禅师特别提出的 , 属于生活禅的一种 。 1982年 , 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了梅村 , 供大众冥想 。 ”“行禅” , 又称“静行” , 以行代禅 , 是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修行理念 , 特别适合现代人 。 经过一行禅师多年的倡导 , 在全球很多国家 , 尤其是欧美等国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 现在在日本、台湾省以及亚洲其他地方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 关于“禅”的方法 , 一行禅师在《禅的指引》(原文发表于1995年第《古诗十九首》期第4期)一文中说:“禅的目的是修行禅本身 , 重要的是行走 , 而不是到达任何目的地 。 禅修不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 , 而是目的本身 。 每一步都是生活 , 每一步都是平安喜乐 。 “禅修的关键是时刻保持正念 , 明白‘心在过去得不到 , 心在当下得不到 , 心在未来得不到’的道理 。 当你摆脱了它 , 你一定是自由的 。 一行禅师说:“正念是体验现实的一种奇妙方式 。 每一步都无限精彩 。 “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念经 , “有尊严地、坦然地、坦然地一直往前走” , “我们现在就一直快乐幸福 , 一切就完美了 。 ”(同上)所以 , 在现代的历史环境下 , 我个人认为一行禅师的“行走冥想”法是值得推广的 。 是一种更方便直接的禅修方法 , 也是一种独特的禅修生活方式 , 对弘扬佛法、引导禅修大有裨益 。 与《行禅》相同 , 《行茶”是指饮茶后借助步行来落实生活禅的一种禅修方法 。 "》我们喝茶一般都是坐的姿势 , 有的坐在椅子和凳子上 , 有的坐在地板上 。 坐地板时 , 一般要求用单板或双板 。 (至于日本茶道 , 要求跪坐 。 )这种坐姿和坐香一样 。 再久一点 , 对身体不好 , 所以适时起来走走很重要 。 我们把饮茶后的经典称为“茶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