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的核心是慈悲心 , 茶与禅的结合 , 不仅仅是自然的需求、生理的需要 , 还在于精神的默契、理性的契合 。 对茶道而言 , 追求的是清静 , 所谓“清静和寂”,说到底 , 是要有一颗清静之心 。 对禅而言 , 讲究的是慈悲 , 是劝人向善、慈悲为怀的意思 。 而两者能融二为一 , 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 其契合点就在于两者都推崇理性与平和 。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 多年来 , 不论是佛教界还是茶文化的组织 , 都把弘扬禅茶文化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 。
在感悟禅茶时 , 要升起感恩之心 。 用感恩的心态来喝茶 , 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 , 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 , 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和衷共济的精神 , 化解戾气 , 发扬正气 , 成就和气 。
【东林山人:禅茶与禅修】其次要有包容之心 , 人生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 , 人与人之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竞争 , 甚至产生种种恩怨情仇 。 如何来看待、处理这些烦事呢?就是要有包容之心 , 懂得原谅、懂得宽恕 , 懂得用包容的心态来喝茶 。 只有拥有包容之心 , 人间的恩怨才会像片片茶叶一样 , 把芳香甘美融化到洁净的淡水中 , 变成有益于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 。
另外还要有结缘之心 , 就是善于主动理解人、主动团结人 。 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茶 , 以茶汤的至味 , 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 , 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 , 去净化人生 , 去祥和社会 。
文章插图
智根法师与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广德老师交流禅茶文化
品茶与禅修的关系
品茶就是感悟人生 , 享受生活 。 有诗说:“闲观叶落地 , 静坐一杯茶”,这是人生的享受和感悟 。 在休闲时刻 , 煮一壶清茶 , 飘几缕书香 , 以平静之心、平常之心 , 来享受独处时的至上幸福 , 也便是禅意人生的美妙享受 。 当今社会 , 浮躁喧闹 。 人们的心里总是装满了无尽的欲望和追求 , 人们往往追求的是急功近利 , 心情因而骚动不安 , 难以停下脚步来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 。 然而 , 喝茶却能清洗人的内心 , 让人在面对诱惑时保持一份清醒和宁静 。 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享用这份“清静”,静下心来品一杯滋润心田的禅茶 , 必能正确对待人生的苦难和失败 , 在困境时能以平常心来坦然面对身边烦恼和苦难 。
品茶 , 是以心境为上
古人品茶时 , 是很讲究“心境”的 , 唐代的冯可宾在《茶笺》中为‘心境”设定了13个条件 , 把“无事”放在了首先的位置 。 无事 , 是指品茶人神怡心闲 , 悠然自得 , 无牵无挂 , 无忧无虑 。 这个内涵 , 不仅指品茶的人要有宽松裕如的时间 , 还必须有“无欲无求”的心态 。 做到“心远红尘 , 神离三界” , 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于自己如浮云 。 如果一个人希贵、希富、希官、希达 , 希车马声色、希金钱名利 , 这个人决定不具备“无事”这个条件 。 其次是要“清静” , 清静不仅是指品茶的环境清幽雅静 , 更是指品茶人的内心环境 。 静 , 是中国茶道的修习之要 , 只有心静神清 , 才能做到心为“天地之鉴 , 万物之镜” , 才能在品茶的茶悟中涤洗人格 , 从而使精神受到澡雪和滋润 。 其三是“佳客” , 佳客必为知己高士 , 心中敬慕之人 , 志趣相投之人 。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有了佳客 , 方能让心境活起来 , 悦起来 , 得品茶之趣 , 纳品茶之慧 , 是谓心境之致 。
推荐阅读
- 空壶里的禅茶意
- 禅茶一味品峨眉 轻酌杯中春意醉
- 禅茶一味——茶道技巧与自然美
- 禅茶一壶 煮沸人生冷漠
- 人生如一片茶叶的旅行
- 禅茶一味:佛为众生,茶蕴万象
- 禅茶:一味缘于百味
- 禅茶一味 禅茶十八拍
- 《红尘外的茶香》品禅茶香,蒙顿茶膏
- 禅茶一味的佛理创造了饮茶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