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真谛:和 静 怡 真】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白云南风雨枪新 , 腻绿长鲜谷雨春 。 静试却如湖上雪 , 对尝兼忆剡中人 。 诗中无一静字 , 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
戴昺的《赏茶》诗:自汲香泉带落花 , 漫烧石鼎试新茶 。 绿阴天气闲庭院 , 卧听黄蜂报晚衙 。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 可见虚静至极 。 “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 , 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 , 自临钓石汲深清 。 大瓢贮月归春瓮 , 小勺分江入夜瓶 。 雪乳已翻煎处脚 , 松风忽作写时声 。 枯肠未易禁散碗 , 卧听山城长短更 。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 , 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 , 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 , 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 , 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 , 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 , 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
得一静字 , 便可洞察万物、道通天地、思如风云 , 心中常乐 。 道家主静 , 儒家主静 , 佛家更主静 。
在茶道中 , 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 古往今来 , 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 , 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 因为静则明 , 静则虚 , 静可虚怀若谷 , 静可内敛含藏 。 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 , 除却静字无妙法” 。
3、“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文章插图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 , 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 , 它不讲形式 , 不拘一格 。 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 同时 , 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 , 他们重在“茶之珍” , 意在炫耀权势 , 夸示富贵 , 附庸风雅 。 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 , 托物寄怀 , 激扬文思 , 交朋结友 。 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 , 意在去困提神 , 参禅悟道 , 见性成佛 。 道家讲茶道 , 重在“茶之功” , 意在品茗养生 , 保生尽年 , 羽化成仙 。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 , 重在“茶之味” , 意在去腥除腻 , 涤烦解渴 , 享受人生 。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 , 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
4、“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文章插图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 , 而一旦论道 , 则比执著于“道” , 追求于“真” 。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 ,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 , 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 , 敬客要真情 , 说话要真诚 , 心境要真闲 。 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 , 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
推荐阅读
-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的意思 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是什么意思
- 禅茶文化中的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 中国茶艺的方式之美
- 中国国庆节手抄报 国庆节的手抄报怎么画
- 男人心累的句子 男人的无奈心酸的句子
- 关于武汉加油的手抄报 关于武汉加油的手抄报
- 王者荣耀里有哪些好看的情侣皮肤?
- 腊八粥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八儿 沈从文腊八粥的线索是什么
- 腾讯网游加速器怎么选择需要加速的游戏
- 天猫优惠券怎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