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 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 每亩植茶苗200~300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提倡科学种茶, 要求合理密植 。 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 行距12—15十, 穴距03—04十(每穴2株), 亩植菜苗2600—5200株, 不超过6000株 。 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 寒露至霜降后(秋栽) 。 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 。 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 。 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 各深耕锄草一次 。 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 。 山地茶园, 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 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 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 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 。 定型修剪, 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 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 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 。 轻修剪, 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 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 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 。 重修剪, 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 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 。 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 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 达到高产稳产 。
1953年起, 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 。 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 每年l—2次 。 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 。 1958年后, 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 。 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 化肥为辅 。 60年代中期, 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 。 此后, 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 绿肥逐步减少 。 70年代后, 以化肥为主, 厩飞为辅 。
推荐阅读
- 一种简便易行的茶树嫁接新方法
- 黔北苦丁茶无性扦插茶繁殖栽培技术
- 茶树幼龄期的栽培管理
- mac sketch已损坏
- 厕所硫化氢怎么去除 如何消除厕所臭味
- 蝙蝠是鸟类吗 蝙蝠是什么动物类型
- 哲学是什么 什么是哲学
- 微信小游戏答题王者大赛第449-455关答案
- 三位一体2—附加关卡第2关攻略
- 旺旺号是什么 旺旺号是什么在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