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采制技术】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 , 二是嫩 , 三是勤 。 历来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 , 茶农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 , 迟采三天变成草” 。 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曾有“烹煎黄金芽 , 不取谷雨后”之句 , 说明高级龙井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 。 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 , 称明前茶 , 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 , 称雨前茶 。 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 。 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 , 叶似旗 , 芽似枪 , 称“旗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的 , 叶形卷如雀舌 , 称“雀舌” 。 通常制造1公斤特级龙井茶 , 需要采摘7-8万个细嫩芽叶 , 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 , 芽长于叶 , 芽叶全长约1.5厘米 。 龙井茶区的茶农 , 每到龙井茶采摘季节 , 绿色的茶山上几乎天天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 , 身挎茶篓 , 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 。 长期以来 , 形成的及时分批采摘制度已经代代相传 , 习惯于按标准采大留小 , 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 , 中后期隔几天必采一次 , 因此全年茶叶生产季节中要采摘30批左右 , 采摘次数之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 , 厚度为3厘米左右 , 中下级原料可稍厚 。 经8-10小时摊放后 , 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 , 减重15-20% , 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 目的是散发青草气 , 增进茶香 , 减少苦涩味 , 增加氨基酸含量 , 提高鲜爽度 。 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 , 色泽翠绿 , 不结团块 , 提高茶叶品质 。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 , 分成大、中、小三档 , 分别进行炒制 , 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 , 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 , 才能恰到好处 。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 , 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 , 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 , 号称“十大手法” , 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 , 不断变化手法 , 非常巧妙 。 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 , 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 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 , 劳动强度甚大 。 难怪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观看了龙井炒制后 , 也为花费劳力之大和技艺功夫之深而感叹不已 。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煇锅三道工序 。 青锅 , 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进程 , 当锅温达80-100°C时 , 涂抹少许油脂使锅内更光滑 , 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 , 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 , 散发一定的水分后 , 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 , 压力由轻而重 , 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 , 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 , 历时约12-15分钟 。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 , 摊凉后经筛分 , 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煇锅 , 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 , 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煇 , 叶量约250克 。 锅温60-70°C , 需炒制20-25分钟 , 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 。 手势压力逐步加重 , 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 。 其要领是手不离茶 , 茶不离锅 。 炒至茸毛脱落 , 扁平光滑 , 茶香透出 , 折之即断 , 含水量达5-6%为适度 , 即可起锅 , 摊凉后簸去黄片 , 筛去茶末即成 。
龙井茶分13个等级 , 即特级1—3等和1—10级 。 实际上现在9、10两级已不再生产 。 一般特、1、2、3级为高级龙井 , 4-6级为中级龙井 , 7级以下为低级龙井 。 级别越低 , 炒制时锅温越高 , 投叶量越多 , 炒制手势也越重 。
推荐阅读
- 西湖龙井的采制
- 云冈石窟的详细资料(关于云冈石窟的详细资料)
- 徐誉滕个人资料(关于徐誉滕的简介)
- 春天跑步的好处及要求
- 明日决胜如何鉴定装备
- 彼岸花的真正故事,花与叶生生世世永不相见
- 食疗,雪梨炖牛甘子的做法
- 在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预防铅中毒的方法
- 你真的懂睡眠吗?教你如何睡好一觉
- 如何增加自己身体的柔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