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红茶导致了什么样的味觉依赖呢?
比较多数解释, 罗伊·莫克塞姆的描述仍最周正:随着红茶的日益流行, 人们又开始养成了在茶中加入牛奶的习惯, 这种做法开始于17世纪 。 塞维涅侯爵夫人是较早采用这种方法的法国人, 18世纪这种做法得到普及 。 英国人从一开始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 。 在印度, 糖在好几百年前就得到了普遍使用, 因此印度人的茶是加糖的 。 由于茶叶最初是经由印度西部的苏拉特港从中国进口到英国的, 因此很可能是印度人的饮茶方式对英国船员产生了影响, 而后者又对国内的英国人产生影响 。 18世纪茶叶消费量剧增导致了在同一时期食糖消费量的剧增, 茶叶与食糖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紧密, 以至于在18世纪使用食糖的消费量来计算茶叶的总消费量 。
以茶为本的中国茶传统, 经此演变而成英国的加糖与加奶的红茶故事, 或者仅仅只是说明中国茶叶的包容性?有容乃大 。 当然 。 但是, 在那个时候--英国人茶消费猛增的一个世纪, 从权力关系的角度观察, 供求双方并不平等 。 需求方英国对中国茶有如此巨量消费, 而供给方中国却对英国一无所求, 生产方当然是决定彼此关系的重点 。 由此导致英国人的红茶的味觉依赖, 自无意外 。 只是, 后来中英两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权力发生逆转, 已经成型的红茶味觉依赖, 加之红茶的这种可添加多种辅料的兼容性性格, 当英国资本主义全球性扩张, 红茶尤其是这种味觉偏好, 遂从英国出发再度走向世界 。 茶征服世界, 基础在此 。
【下 中国茶的全球化演进史:有容乃红茶】
味觉系统的形成与依赖, 极其微观不足为道的群体性偏好, 它所影响世界的方式, 如果失去深入的观察, 将难以理解 。 比如立顿袋装碎茶, 在茶中国, 曾经竟成品质象征 。 没有前述种种事实的分析, 无法解释 。
当然, 在中国茶出口英国之际, 俄罗斯也是中国砖茶最大用户, 而美国人则选择绿茶 。 红茶英国、黑茶俄罗斯、绿茶美国--这构成了中国茶的世界性出口路向与种类 。 只是, 俄国人早期扩张能力远逊于英国, 不足以将自己的味觉偏好全球化;而美国的茶兴趣, 当其国力超过英国, 成为实际上全球第一的上世纪30年代, 其国民对茶的兴趣大幅萎缩--其年均每人的茶消费量仅为0.74磅, 不足英国人的1/10 。 因而, 美国趣味, 其传播度亦有限 。 而且, 即使在俄国、美国与英国争夺中国茶叶最剧烈的19世纪, 英国也独占全世界茶叶输出量的50%, 它所拥有的权力, 非俄国与美国可比拟 。
如此一路演变, 在国力与资本的助力下, 英国人开始向其他国家, 传播自己的茶感觉与茶标准, 成为中国茶系统之外的另种序列 。 当然, 它也同样反作用于中国, 红茶在中国的兴与盛, 仔细辨识各类资料, 贸易导向当是最重要因素 。
整个18世纪, 100年时间, 英国人的茶叶消费量大涨200倍, 这个时候, 对这个国家真实的问题是:英国人未来有没有足够的银子从中国购买茶叶?所谓茶征服世界, 是茶这种饮品的传奇而已, 但回到国家的关系角度, 英国政府如何处理国民的这种群体性趣味偏好?由茶出发, 我们又回到历史演进的一般描述:英国为了换回国内急需的茶叶, 一方面想方设法从美洲弄到白银, 另一方面又庆幸在印度找到了引起中国人购买欲望的鸦片 。 于是, 全世界因为茶叶、白银和鸦片而连接在一起了 。 奢侈品作为一种动力系统的存在, 由此推动历史 。 这段历史, 是我们基本了解与熟悉的了 。 只不过, 过去我们谈论对中国有决定性意义的鸦片战争, 相对集中于鸦片之于中国的影响, 忽视了更关键的茶叶之于英国的重要性 。 那场战争, 以及中国被动地进入全球化, 茶, 才是更隐匿的线索 。
推荐阅读
- 中 中国茶的全球化演进史:有容乃红茶
- 塞下曲 卢纶全文意思 塞下曲 卢纶 古诗译文
- 百度地图小翔哥语音包怎么下载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的意思 日暮征帆何处泊下一句
-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怎么画
- 鉴黑茶、泡黑茶:普洱生饼茶
- 鉴黑茶、泡黑茶:散生茶
- 鉴黑茶、泡黑茶:散熟茶
- 鉴黑茶、泡黑茶:老茶头
- 鉴黑茶、泡黑茶:老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