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国的茶道又失于中国

【源于中国的茶道又失于中国】饮茶最早起源于中国 。 中国人至少在唐朝时就率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 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 ,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 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 , 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 , 品茗赏景 , 各抒胸襟 。 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 , 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
目前饮茶的习惯已风靡全球 , 东西方各族裔对茶文化都不再陌生 。 然而中国古人喝茶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受 。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 , 以茶可雅志 。 ”当时寺院僧众念经坐禅时 , 皆以茶为饮 , 清心养神 。
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 , 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 , 擅瓯闽之秀气 , 钟山川之灵禀 , 祛襟涤滞 , 致清导和 , 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 中澹闲洁 , 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到日本 , 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 。 到明朝时 , 千利休把日本茶道精神概括为“和、敬、清、寂” , 又名日本“茶道四规” 。 他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 , 彼此沟通 , 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 , 以达到修行的目的 。
在韩国 , 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 , 朝鲜茶道引入了儒家“中正”的思想 , 提出了“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这样的韩国茶礼 。
然而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特别是中国古人把茶道和修行融合在一起 , 很难用几个具体的字来概括中国茶道精神 。 现代有人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 , 也有人主张“理、敬、清、融”或“和、俭、静、洁”或“美、健、性、伦” 。
现在大陆人品茶 , 除了感官上的品味刺激外 , 很少有人能感受到佛教圆通空灵、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