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茶的“三得”之说

 古人饮茶, 注重一个“品”字 。 “品茶”, 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 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 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们, 工作繁忙, 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 然而, 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 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 择雅静之处, 自斟自饮, 消除疲劳, 涤烦益思, 振奋精神 。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 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 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 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
【古人饮茶的“三得”之说】一曰得趣 。 饮茶可清心, 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 增添生活的情趣 。 饮茶讲究“活火活水”, 水以泉水为佳, 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 吸收二氧化碳, 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 使水质洁净甘洌, 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 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 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凭藉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 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 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 。 亲朋故旧聚首, 泡壶好茶, 含英咀华、细细啜饮, 边谈边饮、谈古道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 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 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 悦志 。 ”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 。 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 。 它崇尚简质恬淡, 不迎合世俗的习气, 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 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 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 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下的茶馆里, 用山顶“活源”流下的泉水沏一杯岩茶, 观飞瀑山色, 品甘冽香茗, 自有一种太和之气, 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 顿生“气荡空谷、魂销青山”的心神胸臆!饮茶还能以“清醇恬静、自然澹泊”的神韵, 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 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 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城处世、敬爱为人”, 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
三曰得味 。 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 。 在我国宋代, 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 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 。 ”这就是说, 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 水要“清、洌、甘”, 茶具要“小、雅、古”, 环境要“清、朴、静”, 才能得其真味, 领悟其“清高”之道 。 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 。 这里以八闽人士和本土产茶为例, 春季饮茉莉花茶或玫瑰花茶, 用青色瓷盖碗冲沏为宜;夏季饮菊花茶或玫瑰茄茶, 用白瓷盖碗斟酌为好;秋季饮铁观音或水仙茶, 用紫砂壶泡为上;冬季饮“三大工夫茶”(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 用紫砂壶煨煮, 做到天心、人心、茶心互相感应、贯通合一, 使人们从饮茶的禅机诗意中, 饮尝享有“东方美人”之称的中国茶叶的风华韵味, 传承其芳泽爱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