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茶区重新焕发活力( 二 )


而清末及民国时期, “六大古茶山”逐渐走向衰落 。 由于税赋太重、战祸横生、疾病流行等原因, 西双版纳普洱茶的产量下降到1000吨, 民国末期减少到250吨 。 新中国成立时, 西双版纳境内茶叶采摘面积仅为1.5万亩 。
新中国成立后,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 “古六大茶山”又逐渐恢复生机 。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 西双版纳的茶叶生产跃上了新台阶 。 西双版纳现有茶园67.62万亩, 采摘面积43万亩, 年产干毛茶2.69万吨, 面积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45倍, 产量是108倍 。
1992年, 随着当地茶叶私营企业的崛起, 新的管理机制、新的经营理念给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过去的生产小作坊已被现代化的加工厂代替 。
赵建军说,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气候, 茶区内的大叶种茶叶具有萌芽早、牙叶肥、采摘期长等特点, 水浸出物、茶多酚等含量均高于同类茶和其他茶类品种 。 因此普洱熟茶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茶有益, 茶有大益”的广告语更是响彻大江南北 。
普洱茶以其独特的保健养生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推崇, “六大古茶山”也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
临近易武古茶山的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高志明说, “我们全家6口人, 在2006年、2007年茶叶市场高峰期, 卖毛茶就有11万元左右的收入 。 到2008年, 虽然茶叶价格下降了, 家里也还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 。 今年预计会超过去年 。 ”
西双版纳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显示, 境内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区域达13万亩, 百年以上古茶园共82234亩, 有7个品种, 是迄今已知的全国古茶树资源分布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古茶区 。 而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则保持了云南省普洱茶第一产茶、出口大县的地位 。
与此同时, 茶文化旅游也成为西双版纳发展的重点之一, 包括阳光茶文化科技园云茶源景区, 易武古茶山和大渡岗万亩茶园等 。 按照规划, 作为昔日茶马古道起点和普洱茶六大古茶山生产、加工和贸易集散的重镇, 勐腊县易武镇将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建设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小镇, 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茶马古镇 。 (屈明光李怀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