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茶的八个境界( 二 )


第五个境界, 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 钻研得越深, 知识越多之后, 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 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 。
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 都能举一反三了 。 有了中心思想, 化繁为简, 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
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 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 。 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 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 。
道理看得越透, 越是无话可说 。 反而初学之人, 专业名词越多 。
第六个境界, 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 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 。
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 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 。 不喊腔调, 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 甚至劝你 。
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 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
第七个境界, 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 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 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何其之难 。
顶峰之上再无路, 怎么办?下山吧 。
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 山顶还有什么好留恋?自以为成为大师, 沾沾自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自己, 感觉良好吗?
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 实为自大自满之心已生, 要不得, 还是下山吧 。
第八个境界, 生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 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心?嘴刁了, 要求高了, 讲究排场了, 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 。
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 。
很多人知道这两句话, 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 就只有茶, 很少人知道 。
因为只有茶, 可高可低, 能入禅, 亦能入世 。 但凡人终究不是出家人, 一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 所以生活茶, 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 。
佛讲:父母即是佛, 侍奉父母便是侍奉佛 。 学茶亦如是, 用心泡好一杯茶, 给你的父母、亲友, 这才是学茶的最高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