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故事

普洱茶
传说, 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 。 到了京城发现, 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 。 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 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 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 茶色也红浓明亮 。 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 并赐名普洱茶 。 据史料记载, 早在清初(1659年), 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 。 据《普洱府志》记载, 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 酒楼茶肆鳞次栉比, 中外茶商接踵摩肩, 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

茶故事

文章插图

20世纪60年代, 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 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 。 2004年, 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 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 其中一块(约3克), 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 。 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 茶块很快融开, 茶汤呈褐泛红色, 茶香陈厚, 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 。 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 但是, 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 这些条件, 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
茶之绿

 
茶的家族最庞大, 有极名贵的, 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太湖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也有极普通的, 普通到没有品名, 就像芸芸众生的某个人, 虽有见过面, 但并不知道他姓啥名谁 。 绿茶无需发酵, 只对茶叶进行杀青、揉捻、干燥等简单工艺即可, 所以普通农家人在摆脱复杂机器设备的情况下也能亲手制作, 且成色鲜嫩, 泡出的茶口感清淡, 较好地保留了新鲜茶叶的叶绿素和营养素 。
茶故事

文章插图
 
“玉髓晨烹谷雨前, 春茶此品最新鲜 。 ”品绿茶讲究的是一个“鲜”字 。 古时信奉的红袖添香、举案齐眉, 怕就是文人墨客从伊人端茶送盏处觉到的好处 。 且不看人, 尽看那杯中, 便有了几分醉意 。 翠绿的汤色, 一如二八年华青葱岁月里的佳人, 按捺了明艳的芬芳, 典藏着甘洌的醇香, 须等她钟情的心上人来, 浸染了他滚烫的热气, 方才一一吐露绽放 。 茶状如剑锋, 两叶抱一芽, 脆嫩却不失挺拔, 一副雪冷生香的风骨 。 绿茶浮动, 先在水上惹你爱怜地望她, 轻轻地啜一口, 又仿佛得到她的一缕精魂, 让人沉醉其间, 渐入物我两忘的佳境 。
 
太平猴魁

 
茶故事

文章插图

【茶故事】 
传说古时候, 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 生下一只小毛猴, 有一天, 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 来到太平县, 遇上大雾, 迷失了方向, 没有再回到黄山 。 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 几天后, 由于寻子心切, 劳累过度, 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 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 他心地善良, 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 就将他埋在山岗上, 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 正要离开时, 忽听有说话声:"老伯, 你为我做了好事, 我一定感谢您 。 "但不见人影, 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 。 第二年春天, 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 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 。 老汉正在纳闷时, 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 您好好栽培, 今后就不愁吃穿了 。 "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 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 。 从此, 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 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 。 为了纪念神猴, 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 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 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 。 由于猴茶品质超群, 堪称魁首, 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