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历九年(774年)春, 颜真卿与陆羽、皎然、李萼、裴修、房盖等十九位名人聚会于长兴竹山寺, 品茶吟诗论书议道, 他们乘着茶兴吟下了精彩的佳句, 遂成为千古美谈 。
白居易也曾在古稀之年, 兴邀“洛中九老”, 相聚品茗, 也在后世的茶人中传为佳话 。 此外, 相传唐代宫廷中的清明茶宴, 寺庙中的茶礼、茶仪, 宋代的斗茶品水等, 都是多人参与, 其间的名人侏儒, 借着茶兴高谈阔论, 飞扬文采, 在这样的茶时幸会中, 每一位茶人一定是收获多多兴致多多, 乐在其中益在其中矣 。
【茶时人境 以得为贵】当今, 三五知己, 八九同行, 相聚在茶馆茶厅, 在浓浓的茶香滋润下, 在袅袅乐曲的销魂中, 收获的一定是友谊、知识、启迪和睿智, 缘此, 我们说“众饮得慧”, 也是有其道理的 。
在我国的茶道中, 茶时人境虽有不在多少之说, 但务必忌杂 。 所谓杂, 是指相聚的茶侣, 品德修养、志趣爱好、文化水平、举止谈吐参差不齐文野不一, 从而影响到茶时的气氛和茶人的感情, 甚至滋生出不和谐的音符 。 因此, 唐代屠隆在《考槃余事》中写道:“茶之为饮, 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使佳茗而饮非其人, 犹汲泉以蒿莱, 罪莫大焉 。 ”这段话虽说得有点过分, 但也不失为真言善语 。
关于茶侣, 古人陆树声在《茶察记》中这样写道:“翰卿墨客, 缁沅羽士, 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 超然世味者 。 ”这些人有修养有学识, 识礼义淡名利, 是合心相宜的茶侣 。 这样的茶侣, 无论多少, 相聚品茶时, 都能得其神得其趣得其慧, 那是最理想的相伴茶人了 。
故此,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 心气平静, 知己满前的境地中, 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 。 ”这便是茶时人境最好诠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