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二 )


岩茶香气的“聚”和“散” , 除了和山场因素有关(正岩茶香气更加不易散)之外 。
据说 , 焙火程度也会影响茶香表现 。
之前为了介绍轻火茶、中火茶、足火茶的区别 , 特意连线了不少武夷山朋友 , 询问他们的看法 。
当时 , 和度假村那位开店的老友打电话拜年叙旧 。
进入正题后 , 朋友说 , 轻火(茶)香气更高扬 , 足火则香气更沉稳 。

嗯 , 这是为什么?
他沉默半晌后 , 进一步说 , 焙火会影响茶香 。
“你想 , 从轻火到足火 , 焦糖香之类的风味肯定是越焙越浓郁 。 但就茶香而言 , 轻火茶盖香更高扬 , 足火茶杯底香更馥郁 , 闻着茶香更能聚成团!”
结合喝茶感受看 , 这确实如此 。
七八月间 , 随便喝一泡轻火黄观音、瑞香、金牡丹、雀舌之类的茶 。
在揭盖闻香的那一瞬 , 高扬馥郁的花香 , 喷薄而出 。
香到不得了!
在高扬、高调、馥郁的盖香过后 , 反衬得杯底香默默无闻 。

但足火茶则不同 。
足火茶的香气更沉稳 , 揭盖热闻时 , 前几冲时 , 时常是焦糖香、烤瓜子香等烘焙气息 , 率先登场 。
论花香的高扬程度 , 远不如轻火茶的盖香 。
但在喝完一小杯茶后 , 闻杯底香 。
(注:为了便于闻香 , 选白瓷、窄口的品茗杯 , 效果会更好 。 )
足火茶的杯底香 ,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个比方 。
一闻 , 就像陷入一团棉花云那样 。
悠长、沉稳、浑厚、有凝聚力 。

照这么看 , 轻火茶盖香明显 , 足火茶杯底香突出 , 倒也不无道理 。
因为随着焙火程度的加深 , 低沸点的茶香在逐渐减少 。
在高温焙火的考验后 , 岩茶香气迎来脱胎换骨的蜕变 , 变得更加成熟沉稳!
隐隐中 ,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调节 。
焙火程度轻的茶 , 茶香分子们更加往上扬 。
而焙火足一些的岩茶 , 茶香似乎在往下沉淀凝聚 。
可见 , 焙火可以为岩茶的风味塑形 。


喝岩茶时 , 轻火、中火、足火 , 各有各的好 。
但千万别选那些空有高香 , 但无丝毫茶香沉淀的走水茶!
因为它们的香气实在太轻飘 。
茶圈里 , 奉行这样的真理 。
即 , 闻起来香的 , 不如喝起来香的 。
茶香轻飘飘的茶 , 不过是带有两分虚假的皮相美 , 但闻久之后 , 便会发现 , 它们的香气根本没有高雅、清晰、持久、耐看的范儿!
这种细腻的茶香感受 , 茶友们不妨在喝茶时 , 认真体验一二 。

《4》
高香小品种的香气 , 是不是不如水仙、肉桂?
比起岩茶的香气聚散 , 茶友们可能会更耳熟一个词 , 高级感!
喝岩茶 , 很多人觉得 , 小品种茶不如水仙、肉桂等传统品种 。
因为它们的香气没有高级感 。
甚者 , 岩茶圈里 , 存在这样的隐形鄙视链 。
部分自诩喝茶多年的老茶客 , 在外面遇到品种茶时 , 马上会露出不屑的神情 , “我们这样的人从来不喝品种茶 。 ”
“高香品种茶是留给新人喝的 , 喝茶有段位的人 , 只喝正岩核心肉桂和水仙 。 ”
“什么 , 黄观音也能卖到上千块一斤 , 太不了!”

不知何时 , 高香小品种茶被排到了鄙视链的最低端 。
话说 , 大家为什么这么不看待品种茶?
听过这样的解释 , “小品种太香了 , 像我们这样的人要喝韵……”
听完 , 麻花真心觉得不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