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喝牺汤

|乡土散文:喝牺汤

文章图片

|乡土散文:喝牺汤



腊月里喝牺汤在晋源 , 人们把参加红白喜事叫做“喝牺汤去” 。
有着悠久历史的晋源 , 曾孕育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大盛世 , 造就了汉文帝、唐太宗、王昌龄、白居易等盛世帝王与文化名人 。 且不说历经2000多年擘划营造的晋祠、享誉中外的天龙山石窟、龙门石窟、蒙山大佛等古迹 , 只看那巍峨的晋阳古城、捣玉崩珠的难老泉水、禾苗青青的稻田胜境 , 真个是看得见山、看得见水、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人间天堂 。
当地的标志性美食——牺汤 , 和晋源的历史一样悠久 。
“牺汤” , 是一种全羊汤 , 源于周朝“牺牲祭祖”的习俗 , 将全羊熬制好后祭祀祖宗 , 然后连汤带肉分给族人 , 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祈雨、大伏天收割麦子后全族人凑份子享用的美食 。
千百年流传下来 , 本地人婚丧嫁娶、做寿、过满月 , 都要用它招待亲朋好友 。 虽然在这些重要日子里 , 牺汤是早餐食用 , 但却把一天中的气氛推到最高潮 , 以至于后面的各种仪式、中午的正席都成了它的余韵 。
腊月是当地庄户人家办婚庆的高峰期 。 临近年关 , 空气中每天都有牺汤浓郁的香气弥漫 , 大家天天都能喝上新鲜的牺汤 , 这真是村民们的一大幸事 。

凌晨三点多钟 , 牺汤在场院的土灶上开始熬制了 , 清冽的空气中 , 锅里冒出的热气雾腾腾的:羊肉、羊骨、羊头、羊蹄、羊血、肝肾肺都熬在锅里 。 熬汤的师傅拿着长柄的大铲兜着锅底不紧不慢地搅动 , 肉里的杂质血沫浮到汤面 , 师傅用浅勺把浮沫篦干净 , 然后放入花椒、小茴香、葱、姜、辣椒 , 负责烧火的人不停地添减着木柴保持着汤的沸点 , 渐渐地一锅汤变得清澈透亮 , 浓郁鲜香的味道飘进每一个院落 , 笼罩了全村的大街小巷 。

两三个钟头后 , 汤熬好了 , 它不像一般羊汤那样浓白 , 而是呈现出一种晶莹的淡黄色 , 透亮中似有若无的胶着状 , “宁加几片肉 , 不加半勺汤” , 是人们对一锅好汤的赞誉 。
师傅用大叉子叉出了大块透肥的羊肉、滚烫的羊头、羊骨、羊蹄 , 晾凉后 , 灶上帮忙的人把肉改刀切片 , 骨头上的肉动手扒干净 。
亲朋好友陆陆续续来了 , 远道的亲友要起个大早赶几十里的路 , 忙 , 没时间 , 中午的酒席可以不来 , 但一早的牺汤决不能错过 。
人越来越多 , 人们在喜棚里呵着气?手 , 跺着脚驱寒 , 性急的孩子们早就十几个来回地向锅里张望 。
牺汤倒入直径一米四的大锅 , 这种容量的锅能做出几百碗的汤来 。 切好的肉煮在锅里 , 妇女们围住锅往里面揪面片 , 汤滚上来 , 醋仄好的羊血汆入汤里 , 再撒上盐、胡椒粉、鸡精、味精、葱花香菜 , 一大锅流光溢彩的片汤做好了 , 黄的牺汤、红的辣椒、白的面片、紫的羊血、绿的香菜 。

“喝牺汤了”随着一声带有仪式感的吆喝 , 一碗碗热滚滚的片汤放入食盘 , 后生们托着食盘一边招呼着人群避让 , 一边灵活地把片汤送到每个宾客手中 , 搭配的食物也上桌了:表皮炸出焦黄泡泡的油糕和元宵、让人胃口大开的糯米和红枣蒸出的琥珀色熘饭 。

几百人同时就餐 , 人们呼哧呼哧喝着 , 根本停不下来 , 就连那些平时对身材管理甚严的俊男靓女们也开戒了 , 一碗又一碗 , 吃得手心脚心都出了汗 。
牺汤入口润滑 , 顺着喉咙而下 , 象有一只神奇之手抚摸着肠胃 , 平时的胃酸胃痛、寒凉、胀气消失了 , 一股热流涌遍全身 , 在隆冬的早晨 , 整个人满血复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