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一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

“稻田里都装了电子传感器,湿度、温度、虫害情况等数据实时掌控 。如有异常,手机会收到预警,动动手指就能把庄稼种好 。”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民沈煜潮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田地会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 。
如今,在沈煜潮的家乡——浙江省德清县,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与农业深度融合,数字化的“火种”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里徐徐“点燃”,智慧乡村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
为农民装上“智慧大脑”
“以前我常年住在鱼塘边,大半夜要起来查看,就怕鱼缺氧,现在有了高科技,我成‘甩手掌柜’哩 。”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曲溪村的养鱼大户沈云建养了15年鱼,第一次感觉养殖可以如此轻松 。
打开手机里的“数字养殖”App,鱼塘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溶氧量3.4mg/L,水温12.6℃……沈云建高兴地说,给鱼塘安装了水质监控、远程控制等智能设备后,效果很显著:去年鱼塘产量从2万公斤增至5万多公斤 。
作为浙江唯一的数字农业试点县,目前,德清已建成35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等“一中心四平台”,努力实现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
这几日,在浙江德清的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园区里,西红柿挂满枝头,该园区迎来了建成后的首个丰收季 。和普通大棚不同,“数字工厂”运用智能环控、水肥一体等44项农业科技成果,不仅实现从育苗到采摘的全流程自动管控,还能全年连续产出 。
“为此,我们做了340多项专利,将更多的工业质控、数字量化的工业标准赋能到我们作物上,40亩的蔬菜园只需要6个工人就够了 。”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庆表示 。
类似“聪明”的蔬菜工厂,在德清比比皆是 。洛舍镇的百源康数字梦工厂,“鱼菜共生”项目采用高科技,将黄瓜番茄与鲈鱼在一分为二的空间里实现协同共生;新安镇的启航冬枣数字植物工厂,通过智能一体化管理,实现亩增年产值1600元 。这两个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创建主体名单 。
数字化重塑乡村治理体系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推动德清县的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型 。不过,“数字化”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 。近年来,德清坚持把以地理信息为基础而衍生开来的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有效推动县域农村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转型变革 。
走进德清每个行政村,都能看到电子屏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 。远远看去,它是一张三维倾斜摄影矢量地图,村落风貌尽收眼底 。点击鼠标,图上的空间数据和公共数据纷纷显现,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5个领域 。
“这张‘图’归集了空间规划、地理信息、自然环境等282类基础数据,实时共享时空信息、基层治理、智慧交通、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15个系统数据,以‘一图全面感知’的方式,让各镇、村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 。”德清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赵方正说 。
在德清县乾元镇城北村,“地图”成了村庄治理的“中枢大脑” 。以垃圾分类为例,村里的垃圾桶能智能感应垃圾分类情况,并实时向“数字乡村一张图”传输数据 。垃圾分类情况在图上一目了然,倒逼村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目前,该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 。
“这不仅是一张三维电子地图,也是触达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 。”德清县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说 。“电线杆上有悬挂物”“道路上有抛洒物”“路灯不亮了”……每天,这样的信息都能在五四村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上实时显现,实时处理 。“与此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获得乡村医疗、养老、助残、垃圾分类等‘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成为数字化平台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孙国文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