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应依托高校院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没有基础研究的原理性突破,就无法实现引领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
他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于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
按照研究范式,蔡荣根认为基础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观测研究等,其中计算机模拟架起了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的桥梁 。
“加强基础研究首先要遵循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建立适合基础研究的创新环境 。”他说 。
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难以预测性 。“这些特点在基础研究的理论创新方面尤为明显 。”蔡荣根解释道,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以问题导向、好奇心驱动、重在讨论争论、个人或者小团队为模式,其突破往往来自于长期研究某个问题时的灵光一现 。
蔡荣根表示,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理论研究队伍主要分布在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研究方向布局单一,研究队伍小、人员分散,缺少领军人物;研究经费支持渠道单一,经费体量小,竞争性项目经费比例过高;在全国范围内,缺少能够支持开展自由探索、促进学术交流合作,特别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中心或平台 。
【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应依托高校院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蔡荣根认为:“这样的布局不利于不同研究方向和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利于促进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
蔡荣根坦言,国际上科技先进国家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等基础学科研究方面都有几个基础研究中心,如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英国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数学物理连携宇宙研究机构等 。“这些研究机构吸引了很多具有不同文化、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家进行长时间合作交流,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
为此,蔡荣根建议国家相关部委予以财政和政策支持,依托国内具有良好基础学科理论研究背景的研究院所或高校,建立若干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这些中心既借鉴发达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的模式,又要区别于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研究中心的资助和考核模式,创新运行和评价机制 。
“未来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可以依托少量的固定研究人员,吸引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博士后和学生前来进行长期访问和交流 。”蔡荣根说,“不同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科学家可以广泛深入地讨论、碰撞、争论,产生思想的火花,产出基础研究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多学科融合的优秀人才 。”(沈春蕾)
推荐阅读
- 毛笔楷书基础训练教程(毛笔楷书基础训练方法)
- 餐厅|兰州牛肉面,10勺辣子是基础,想吃肉单交钱,有吐槽有赞美
- 鸡蛋块儿|秋葵炒鸡蛋的家常做法,这么做美味翻倍,零基础也能轻松学会
- 基础烙饼|教您做层次分明,薄如蝉翼的家常基础烙饼,做法简单味道棒!
- 草鱼|冬季进补,记得多吃“三红四黄”,驱寒保暖,为身体打好基础
- |冬季进补,记得多吃“三红四黄”,驱寒保暖,为身体打好基础
- 奶茶|疫情催化,预制菜研究专题
- 老爷子|饼店做葱油饼的秘诀,金黄酥脆层次多,零基础也学得会,建议收藏
- 葱油饼|饼店做葱油饼的秘诀,金黄酥脆层次多,零基础也学得会,建议收藏
- 服装服饰|高性能多功能冬奥服装研究成果实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