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健康科普的“四不”原则( 二 )


“要想不害自己,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要跨界,只写自己擅长的题目 。”谭先杰表示,自己几乎只写妇科肿瘤的文章,因为对其他行当不太懂,“而且要懂得推荐同行” 。
谭先杰说,有一次媒体活动邀请他科普产妇坐月子相关知识,“我一看就蒙了,因为我是男的,怎么坐月子我不知道,所以我推荐了一个比我更好的安贞医院的女大夫,她生过小孩,比我更有经验,比我讲好得多 。”
如何理解“不损同行”?“我们做科普的时候,不要随意评价、贬低同行的诊断治疗,观点不同可以私下交流,不宜公开争论 。”谭先杰表示,科普时要注意不要将同事的功劳或成功经验据为己有,别人的故事就写别人的故事,作者仅仅是旁观者 。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健康科普的“四不”原则】如何理解“不毁单位”?“我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有时候我被邀请讲课,不仅是因为我在专业上的一点贡献,更多是看我背后的平台 。”谭先杰说,无论在哪里,医生都会带着单位的属性,要通过严格自律避免对单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只说该说的话,只给该给的药,只开该开的刀 。”
如何理解“不伤患者”?“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保护病人隐私 。”谭先杰说,患者的隐私非常重要,尤其是医学具有特殊性,比如性病科、精神科、传染科等科室的隐私性非常强 。对患者而言,个人隐私被公开是一件不愉快甚至痛苦的事,医生一定要有自我约束意识,保护患者隐私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法律要求 。
科普若涉及患者隐私,先得征求同意
互联网时代,医生如何才能在科普的同时保护患者隐私?
“首先选题要慎重 。”谭先杰介绍,一般涉及急救、常识、救灾、避险等案例,不仅重要,而且涉及隐私的情况不多,或者隐私部分容易被忽略,不易引发争议 。而涉及个人经历、工作、情感、两性生活的案例,处理起来则相对困难,容易惹麻烦,需要慎重 。
“如果在某一知识点上,非要在医学科普和患者隐私保护之间做个选择,我认为应该选择后者 。”谭先杰表示,患者出于求医的需要和对医生的信任才无保留地告知隐私,因此医生必须有职业道德,对病人负责,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很多东西要烂在肚子里,这也是从医的基本要求 。
“如果觉得某个医学知识点很重要,对公众警示作用大,需要发布,但又涉及患者隐私,那就要征求患者意见,患者同意后再发布相关信息 。”谭先杰指出,发布科普信息时,要注意隐藏患者姓名、相貌、病案号等信息,不妨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尽量将其年龄、职业、籍贯、就诊时间等具体信息进行嫁接处理,降低识别度 。另外,最好不要将刚刚发生的事情马上发出,否则患者和亲友可能难以接受 。
“医者仁心,进行医学科普时要注意语气恰当 。”谭先杰表示,医生可以用同情最多是善意幽默的语气去写科普文章,避免使用嘲笑、指责、调侃、批评的语气 。同时要注意处理图片,“比如一些恶性肿瘤、器官畸形或手术的照片,医生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公众可能会感到不适,最好进行适当处理再发布,或者以漫画、示意图等形式呈现 。”
“做科普的确挺费时间,要用心、用情、用专业精神传播医学知识 。”谭先杰表示,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非常必要,也是医生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优秀的医学科普作品对于提高公众医学基本素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具有积极作用,能够真正造福公众 。(采访人员 王美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