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在“黑暗”中研发“夜明珠”
文章图片
【夜明珠|在“黑暗”中研发“夜明珠”】安众福 南京工业大学供图
■朱琳
“越暗越好”,做实验的条件很“低”;“越长越好”,对实验的预期结果却非常“高” 。这是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安众福多年的科研状态:在黑暗的条件下探索可以发出更长、更多彩光亮的长余辉材料,俗称“夜明珠” 。
日前,在首届“京博科技奖”颁奖典礼上,安众福荣获“京博科技进步奖”,他曾经的学生蔡素芝获得了“京博科技奖博士论文奖” 。
黑暗中的“一道光”
2010年的一个傍晚,还是博士生的安众福没顾得上吃晚饭,还在埋首做实验 。像往常一样,他将样品点到硅胶板上,在关掉紫外灯的瞬间,眼前突然闪过一道亮光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材料只有在紫外灯照射下才会发光,关掉灯亮光也就随即消失 。
安众福随即跟小师弟分享了自己的困惑,还被小师弟取笑了一番:“师兄,到饭点了,你是不是饿得眼花了?”
吃完饭回来后,安众福不甘心,又试了一遍,一闪而过的光依旧存在 。他当即换了短波长的紫外灯去照硅胶板上的样品,这时,不但出现了一道辉光,还持续了10秒左右 。
安众福既惊喜又惊诧,这种俗称为“夜明珠”的材料被称为稀世珍宝 。天然合成的“夜明珠”需要经过几千年才能长成 。即便在1866年,法国科学家通过人工合成了“夜明珠”,但150多年时间内,也只存在于无机材料体系 。
安众福随即跟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说了这个现象 。黄维建议他多试几个材料体系,深耕下去 。安众福回忆道,当时团队里只有他一个人在做,世界上没有任何先验可以参照,“那几年内心极其煎熬” 。
在接下来的5年,安众福变成了“夜猫子”,每到晚上,他就把实验室里所有可以试的材料用紫外灯挨个儿照一遍,看看还有没有材料出现类似情况 。他把这称为“最笨的方法”,却也是当时他认为“最好的办法” 。把几百种材料全部照过一遍后,直到2015年,已在南京工业大学执教的安众福,终于在全世界第一次开发出有机超长余辉材料 。
埋首是科研人员最好的姿态
目前国际上有超过150个科研团队200多个课题组在开展有机长余辉材料研究工作 。安众福也在坚持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
任教第一年,他带领着三五名学生再次“重复”过去五年自己经历的时光:夜晚蹲守实验室,不停地尝试新的材料体系 。
“安老师总是教导我们,埋首是科研人员最好的姿态,要坚定一个方向持续地走下去 。”当时在读研究生的蔡素芝说 。年底的一天晚上,她正在尝试另一个材料体系,关掉室内灯后,惊喜地发现无需紫外灯照射,该材料也亮了几秒钟 。“可见光激发的长余辉材料”再次引起学界关注,安众福带着科研团队也越做越来劲 。
4年后,在安众福的实验室里,又闪过一道光,这是一道与以往不同的蓝色光 。“我用波长254纳米的紫外光去照射长余辉材料,会出现一道蓝色的光 。”安众福回忆道,他当时的博士生谷龙改用波长365纳米的光去照射,长余辉材料竟然发出了一道绿色的光,世界上首例有机变色“夜明珠”诞生 。现在已经是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的谷龙回忆起实验室的点滴,感慨不已:“安老师常说,有改变才会有突破,偶然里一定藏着必然 。”
最终归宿是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安众福的实验室里,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夜明珠”引人注目:一只螃蟹安静地躺在柔性长余辉的硅胶基底上,在X射线激发下,身体内的骨骼一目了然;一个简单字母“H”被涂上了不同的长余辉材料,在光激发后依次显示出E、I、H等形状……安众福实验室研发的“有机夜明珠”,美得恰到好处 。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牛腩|东坡菜单丨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好!
- 食材|天冷,这3种食材一起炒实在是太香了,连吃5天都不腻,下饭又解馋
- 感恩客户的支持和信任句子(表达感恩客户的支持和信任句子)
- 牛肉|百县千碗丨数九寒冬,到哪儿吃“暖”?
- 拼多多怎么给好友发商品或店铺(如何在拼多多给好友发商品或店铺)
- 在家怎么做驴打滚(驴打滚如何制作)
- 香肠|好吃的自制红糖水果汤圆,软糯香甜,用料实在,宝宝特别的爱吃
- 青菜|东北女子在西安生活6年,囤200斤白菜腌酸菜,成疫情“最富的人”
- 逛街必备小技巧(有哪些逛街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