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为小生灵建“生态跳板”的上海,暖在哪儿

“生境花园越来越多自然是好事,它们就像是城市中的‘生态跳板’,将给小动物们形成一个能来回跳跃、连绵不断的生态廊道 。”专家们口中连连称赞的生境花园,近日成为了上海生态环境十大“金点子” 。未来,“老旧小区荒废角落改造生境花园”的故事将越来越频繁地在上海上演 。
为一只飞累了的小鸟提供饮水处,给意外“闯入”的黄鼠狼安了家,上海第一个生境花园里发生的故事,让人不禁畅想:当“生态跳板”连点成线、画线成面,上海将讲述一个怎样的“神奇动物在这里”的生态故事 。
“这是我活到92岁第一次看见小鸟洗澡”
作为上海拥有第一座生境花园的小区,在长宁区虹旭小区的居民们看来,“好像自己一下子被自然拉进了、接纳了” 。
“书记书记,我今天看到小鸟洗澡啦,这是我活到92岁第一次看见小鸟洗澡 。”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说,这句话,是生境花园建成后,她听居民说过的最动容的一句话,“没想到小小的一座生境花园,却带给一位92岁的阿婆全新的生命体验,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情 。”
【生境|为小生灵建“生态跳板”的上海,暖在哪儿】一朵粉色的睡莲正开在池塘中,肥肥的蛤蟆是这里的“常客”,它最喜欢趁居民们靠近的时候,一下子从草丛中跳到莲叶上,让观荷的阿姨们又惊又喜 。池塘边是一处流动的嬉水台,从一个公园飞到另一个公园,这儿是小鸟们难得的歇脚点,洗洗澡、喝喝水,40多种鸟类都曾造访过这里,按照人类的标准,这大概是城市鸟类的“交通驿站” 。花园里既有乡土物种,也有小区居民们认养的瓜果蔬菜,还有一小片裸露着土壤的“荒地”,这是居民们听了科普讲座后特意留出来的 。
“生态学家告诉我们,蝴蝶不仅吸花粉,还很喜欢吃土壤里的矿物质与盐分,有一天我就看到一群蝴蝶在这里‘吃土’,太有意思了 。”虹旭小区的孩子们一股脑地倒出自己在生境花园里看到的“奇观” 。
一座接纳自然的城市,最大的收获便是被自然所接纳 。
“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会容易忘记自己也是自然的一分子,但生境花园唤醒了我们本能的记忆 。”吴红萍说,除了有为看见小鸟洗澡而感动的阿婆,还有笑着说因为每天在树下看跳来跳去的松鼠“治好了颈椎病”的大爷,还有发现了黄鼠狼本想着要“除掉它”,但得知黄鼠狼吃小区里的老鼠,选择默默“留客”的居民们 。“小花园打破了我们对于自然的成见,看到小生物们也并不抵触和我们‘同居’的时候,我们也倍感荣幸 。”
“不累不累,这就像是我家的后花园”
生境花园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居民自治的融合,让人与人之间也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 。这一点,吴红萍感触颇深 。
“我刚来虹旭居民区做书记还没几天,电视台的采访人员就来采访我了,问我对于小区边角投诉颇多的一个地块有什么看法,我一脸懵地说,我是新来的,结果就被播了出去,太丢人了,哈哈 。”吴红萍笑着回忆道 。而曾经让她留下“丢人”记忆的地块,正是如今改造成生境花园的地方 。
这里本是小区围墙外无人管理的城市“死角”,时间久了就成了杂物垃圾的堆场,住在附近楼栋的居民们意见颇多,但因为地块归属问题,很多年都没有解决 。“我们先是费了很大力气,打通了围墙,将这个地块管起来,后来在专业机构的建议下,一座生境花园的想法就这样萌生了 。”吴红萍说 。
花园落成后,日常的维护打理需要居民自己完成 。多年来四处投诉、不愿跟居委会多打交道的几位居民,反而成为了最踊跃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的人 。曾经拒绝跟居民区干部沟通,“一言不合就投诉”的阿姨,在开园当天,一趟又一趟地从家里端出刚泡好的咖啡招待参观生境花园的人,甚至还提前准备好洗净的瓜果分享给大家 。居民区工作人员怕她累着让她歇歇,但阿姨摆摆手说:“不累不累,这就像是我家的后花园,来了客人哪能不招待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