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改造工程|农业节水,增产增效不增水( 二 )


用水之变,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也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
缺水地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一道考题摆在地处渭北旱原的陕西礼泉县面前 。全县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76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 。
老果园30多年了,苹果品质退化,产量直往下掉,发展啥新产业?“啥不费水咱种啥 。”4年前,史德镇史南村相中了温室蔬菜 。村党支部书记贺成龙介绍,“水利部门免费配置了温室滴灌设备,一茬蔬菜每亩需水量仅为十几立方米,但收入近万元 。”
如今,史南村1200多亩的蔬菜产业园已经建成,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承包大棚等方式参与其中 。“以前靠天吃饭,辛辛苦苦挣不下钱 。如今种大棚菜,一年收入能有7万元 。”村民薛备战承包了两个大棚,棚内一垄垄西红柿、黄瓜长势喜人 。
骏马镇付官寨村种了260亩耐旱品种葡萄——阳光玫瑰 。“葡萄今年收成不错,直接销往广州等地,平均每斤价格16元上下,一级果能卖到40元 。”陕西越唐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婉莹介绍 。
“村子缺水,我们千方百计省水 。”崔婉莹说,“葡萄需水量相对小,基地又配备了水肥一体机,一亩地每次用水量从70立方米降到13立方米 。水肥搭配合理,营养更易吸收,长出的葡萄个头均匀,色泽光亮 。”
“我们把节水作为调结构的指挥棒” 。礼泉县水利局局长宁斌介绍,葡萄、樱桃、石榴等节水品种相继落地,目前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11万亩 。
发展农业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减压高耗水作物,扩大耐旱作物面积,才能不断挖掘农业节水潜力 。”水利部全国节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介绍 。
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特色作物、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产业不断涌现 。凉州区清水镇河西村的温室大棚里,花开正盛 。名扬合作社负责人刘涛介绍,花卉不“贪”水,20多天浇一次,一次只用6立方米,而一亩鲜切花收入能有2万多元 。
该退的退,该转的转,一道道田野里的“加减法”,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 。从2016年到现在,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由616万亩扩大到3112万亩,试点省份由9个增加到17个 。冬小麦节水新品种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5年累计推广1.1亿多亩 。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近1.5亿亩 。
机制节水,协会管水,水价改革撬动节水革命
冬灌时节,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纸屯村的麦地里,不见忙碌的身影,喝饱水的麦苗正为来年返青、拔节蓄势 。
“过去一到用水高峰期,大家免不了争水、抢水 。”纸屯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会长李文朝感慨:长长的水管铺在田里,不停地从井里抽水;泵站、沟渠年久失修,水跑一路漏一路 。
地处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元氏县非常缺水,全县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 。有收无收在于水,村民纷纷打井,全村打了70眼井 。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管护、地下水过量开采、灌溉浪费严重 。
为破解难题,元氏县成立县乡村三级农民用水户协会 。“你浇地我负责,少用有补贴,多用要罚钱 。”李文朝介绍,灌溉设施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协会统一管理、维修、收费 。
用水户协会统一规划,把全村70眼井压缩到12眼,同时建了1800多个出水口,铺设了3万多米地下输水管道 。“出水口建在地头,村民凭着智能卡浇地,用水量实时显示 。浇地有序了,用水也少了 。”李文朝介绍 。
目前,元氏县155个村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形成近800人的基层管理队伍 。通过科学管理,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7.76万亩,地下水位年均回升超2米,年均节水超1000万立方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