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乡三鲜

松江 , 历史上因盛产四鳃鲈鱼而被誉为鲈乡 。
鲈乡境内 , 气候温和 , 雨水充沛 , 日照充足 , 河流众多 , 水面宽阔 , 水深流急 , 水质肥爽 , 水生物丰富 , 又处长江出口淡海水交汇上游 , 自然条件适宜鱼类的生长、洄游、繁殖 , 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渔业资源 。 《松江府志》称“银鱼产泖西者最细而味美;鳊、鳜等鱼产泖中者大而味美;鲍鱼 , 今湖泖之中皆有之 。 秀州华亭出蟹 , 大而美 , 出于三泖者最佳 , 呼为泖蟹……”
20世纪50年代 , 松江渔业部门对黄浦江水系进行自古以来第一次渔业资源调查 , 发现黄浦江里有鲤科鱼类43属275个品种 , 鱼类资源之丰富 , 不愧为鱼米之乡 。
这鱼米之乡丰富的河鲜之中 , 松江四鳃鲈鱼、泖蟹、团头鲂更为“鲜中之珍” 。
松江|鲈乡三鲜文章插图
“天下独有松江鲈”
“江上鲈鱼美” , 松江鲈鱼更美 。 古诗曰:“请君听说松江鲈 , 除却松江天下无 。 ”这一天下无的四鳃鲈究竟鲜美得如何 , 隋炀帝留下“东南之佳味也”的吃后感言 , 乾隆下江南时吃罢松江鲈鱼直称“江南第一名菜” , 普通百姓更是直话直说了“四鳃鲈鱼八月螃 , 卖田卖地也要尝”……这过去流传于松江的民谚 , 说明松江四鳃鲈鱼实在是脍炙人口 。 《本草纲目》称 “松江鲈鱼 , 补五脏 , 益筋骨 , 和肠胃 , 益肝肾 , 治水气 , 安胎补中 , 多食宜人” , 原来四鳃鲈还是食补的佳品 。
松江鲈鱼的名贵 , 据说是因三国时左慈对曹操说的一句“天下鲈鱼皆两鳃 , 唯有松江鲈鱼为四鳃”而闻名天下 。 其实四鳃鲈鱼并非真长了四个鳃 , 两个鳃外似鳃的花纹并非是真鳃 , 传说是吕洞宾尝这美味之后还要让它美貌而描上去的 。 不管这个美丽传说的来龙去脉 , 松江鲈鱼肉质洁白如雪 , 肥嫩鲜美 , 少刺无腥 , 食后口舌留香是真的 。
如此闻名遐迩的四鳃鲈鱼 , 据说最早叫“松江之鲈”的是曹操 , 他在宴请前说“今日高会 , 珍馐略备 , 所少 , 惟松江鲈鱼耳” , 可见此鱼在当时之名贵了 。 真正使这条鱼由美味佳肴演化成文化乡愁故事的是西晋张翰的“莼鲈之思” , 苏东坡的“巨口细鳞 , 状似松江之鲈”更是锦上添花 , 广为流传 。 此后 , 历朝历代有文人雅士吟诗作赋 , 留下很多趣闻传说 , 成了鲈乡遗韵 。
“松江鲈鱼”作为学名正式命名 , 是在十九世纪末 , 用地名来命名鱼类 , 在鱼类的名录中仅此一例 , 不知是松江使四鳃鲈鱼名贵起来 , 还是四鳃鲈鱼更使松江扬名天下 。
松江鲈鱼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 江南的老百姓说这种鱼我们家乡过去也很多 , 江浙一带叫“老虎鱼”“花姑鱼” , 安徽也不少 , 不知叫什么 , 就是远在鸭绿江畔这种鱼也到处可见 , 我的同事十年前去那里引种 , 见四鳃鲈鱼在当地与普通鱼类一起被农民付为鸡鸭之食 , 可见之多 。 看来 , 还是松江这一方风水宝地 , 滋养出了这千年美味 , 闻名于世 , 流香至今 。
松江过去渔业资源丰富 , 渔业生产也发达 , 专业渔民每年从河道里捕鱼虾蟹等一千五百吨左右 , 还不包括农民农耕之余捉鱼摸蟹 , 那时农民吃荤腥补充蛋白质靠的就是这些河鲜 。 但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工业的兴起 , 各种废水排放 , 农药广泛使用 , 水域水质受到污染 , 鱼的品种产量逐年减少 , 久负盛名的松江四鳃鲈在70年代已经非常稀少 , 到了80年代已濒临绝迹 。 据传20世纪70年代末 , 基辛格在荣毅仁请的家宴中尝了松江鲈鱼之后 , 念念不忘 , 80年代初他再来中国还想要吃松江鲈鱼 , 可惜鲈乡也难觅四鳃鲈的踪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