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乡三鲜( 四 )


在改善螃蟹生长生态环境的同时 , 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研究养殖技术 , 那时全国河蟹首席产业专家王武教授经常亲临蟹塘指导 。 2007年 , 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上海鱼跃水产合作社联合承担了松江区《黄浦江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的研究》科技攻关项目 。 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 松江大面积推广了先进的养殖技术 , 形成了螃蟹大规格生态养殖的“松江模式” 。 在2009年全国河蟹大赛上 , 松江养殖的“三泖”牌大闸蟹一举夺得金奖和最佳口感奖 , 在场人员为之大惊 , 因为松江泖蟹的“大而味美”结束了业界“上海养不出大蟹好蟹”的成见 。 此后 , 全国河蟹大赛“泖蟹”年年获得金奖 。
蟹 , 人们都喜欢吃肥的、大的 。 松江螃蟹养殖 , 低密度生态放养 , 蟹塘水草丛生 , 水质肥爽 , 食料丰富 , 螃蟹以水草螺蛳等水生物为主要食料 , 长得又大又肥 , 而且一定要待西风起了以后才捕捞 , 应时而食 , 味道鲜美 。 吃货们懂得 , 这“大而美的泖蟹”滋味 , 是那些网箱养殖吃颗粒饲料长大的螃蟹无论如何也难以赶上的 , 就是野生的螃蟹吃起来也没泖蟹的口感好 , 因为如今河道的河滩不是水门汀就是石驳岸 , 水草长不出来 , 水生物也少了 , 蟹是肥不起来的 。
这十多年来 , 松江泖字牌的河蟹已成了吃货们的新宠 , 每年西风了 , “大泖”蟹“昆泖”蟹才开捕 , 吃货们从大都市纷纷赶来小昆山脚下 , 在泖河之畔捉蟹、买蟹、品蟹 , 生怕错过了应时而食的吃蟹时节 , 当地老食客说“蟹的味道不比过去黄浦江里的大闸蟹差 , 就是价钱有点主(贵)了” 。
生态养殖成本高 , 每年河蟹评比获大奖也自然推升了蟹的身价 , 当然 , 归根结底还是蟹的味道真的好 , 买的人就多了 , 价钿也就主(贵)了点 。
松江|鲈乡三鲜文章插图
从江南到塞外的“浦江1号”
吃鱼的人都知道鳊鱼也叫武昌鱼 , 但很少人知道这条鱼的学名叫团头鲂 。 鳊鱼是江南人的传统叫法 , 武昌鱼则因三国民谣“宁饮建业水 , 不食武昌鱼”与毛泽东的“才饮长沙水 , 又食武昌鱼” , 进一步成了家喻户晓的美味佳肴 。
团头鲂 , 原产于长江 , 江南水乡常见之鱼 , 肉嫩而鲜美 , 营养丰富 , 价廉物美 , 是老百姓喜欢吃的鱼种之一 。 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带领团队运用群体选育方法 , 历时15年精心选育而获得的生长优势明显、遗传性状稳定的一个团头鲂良种 , 比传统的品种生长速度提高29%以上 , 具有生长快、体型好、纯度高的优势 , 且以草为主食 , 病害少 , 2000年被农业部认定公布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 。
野生的鳊鱼在松江的河道里很常见 , 地方志中也有记载 。 松江从外地引进鳊鱼鱼种进行人工养殖是从1971年开始的 , 1973年就自繁自养了 , 但体型比较小 , 两三年的鱼龄只有一公斤左右 。 经过上海海洋大学优选改良鳊鱼即团头鲂 , 业内称它为“浦江1号” , 是上海的印记 。 养鱼的人说“这条鱼生长快 , 两三年可以长到四五斤” , 吃鱼的人说“这条鱼派头大又肥嫩” , 水产科技人员则说“这条鱼吃草为主 , 病害又少 , 是绿色食品的好食材” 。
2000年 , 松江区水产良种场引进团头鲂“浦江1号”3000组 , 采取选育与保种并举的技术路线 , 严格按照团头鲂“浦江1号”的标准 , 采用群体选育法进行选育 , 并培育成优质亲鱼 。 经过水产科技人员三年的努力 , 培育出团头鲂“浦江1号”乌仔9000万尾 , 自繁鱼苗6亿尾 。 由于松江水产良种场在培育繁殖团头鲂“浦江1号”与各方面水产良种标准化工作中的突出成就 , 农业部于2003年7月通过了对该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的验收 , 使其成为上海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