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翻看傅山

那年去山西旅游 , 和一位忘年长友一起下了馆子 。 我向服务员要了两瓶汾酒 , 店主却端来了两瓶竹叶青 , 说是店里只卖这一种酒 。 我对于店主自作主张的行为有些不满 , 刚想说些什么 , 我的朋友却已经开了瓶盖 , 递过一盅到我面前:“先尝尝 , 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抱怨店主” 。
那晚我终究没能找到抱怨店主的理由 , 却自此多了一种消闲的方式——品竹叶青 。 那种入口后清爽馥幽之感 , 是所有的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 也同样是那一晚 , 我听说并深刻地记住了一个名字——傅山 。 据说时至今日的竹叶青酒酿制配方还是经他修订沿用至今的 。
后来 , 我在山西念中北大学 , 距为傅山所建造的“傅山园”相去不足一小时的步行路程 。 或许是命中注定 , 我从此翻看傅山 。
“傅山园”园门的建造是典型的明清式风格 , 高耸威严 , 还算是气派 。 门前有几个摆小摊的 , 农人模样 , 操着一口地道的太原方言 , 想必是周边的农户 。 小摊上多是卖些佛香 。 摊主说 , 买几炷香进去拜拜 , 可以庇佑平安 , 学而有成 。 看来 , 傅山在当地人眼中已经神化成了一种信仰 , 一种心灵寄托 。
进了园门 , 园子并不很大 , 放眼过去 , 不必眺目即可见得尽头 。 穿过一道小拱桥 , 主殿便伫于身前 。 进了香 , 步入主殿 , 正中央是一座几米高的傅山石雕像 , 浓眉阔目 , 面容亲和 , 正襟危坐 , 看上去着实有一种仙神之意韵 。
傅山15岁补博士弟子员 , 20岁试高等廪饩;读书数遍即可诵背;与晚明山西提学袁继咸亦师亦友恩义情深……作为一位博艺多才 , 有思想、有抱负、重气节的名人 , 他的事迹生平、正史中记载不多 , 甚至那些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是寥寥几笔 。 我们熟知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 我们深明李贽痛批程朱之理 , 我们却忽视了或者说从不曾记忆过这样一位与李、顾标榜 , 同样声名遐迩、彪炳后世的傅山 。
晚明的神州大地 , 阉党猖獗 , 魏忠贤只手可掩大半个中国 , 所有不顺从他的人非死即囚 。 傅山的老师袁继咸向来不与阉党为伍 , 终于也被寻了“不是” , 为张孙振所诬而身陷囹圄 。 接下来的七八个月里 , 傅山约集曹良直、薛宗周等百余生员徒步至京 , 三次上书两经出堂为袁申冤 。 冤案得以昭雪 , 傅山也至此名噪全国 。
“哭国书难著 , 依亲命苟逃” , 这是傅山写于1644年的诗句 , 那一年 , 他的明国成为了历史 。 傅山也跟着“死了” , 世上却多了一个身穿红色道袍的“朱衣道人” 。 他联络反清势力宋谦 , 与顾炎武组织票号作为反清的经济机构 , 同领导山东起义的阎尔梅结成“岁寒之盟” 。 虽然明亡已成历史必然 , 而傅山的反清之举也无异于螳臂挡车 , 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是爱国的 , 而且是深深爱着他的明国的 。
1678年 , 清廷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向康熙力荐傅山 , 康熙封其为“内阁中书” 。 傅山却始终称病拒不受诏 , 自称平民避居乡野 , 不同官家往来 。 此等节高和寡、孑然若石的品性与节气征服了康熙 , 征服了世人 , 也征服了那个时代 。
叩开傅山的学问 , 其博且精 , 出其右者实难寻见 。 思想上 , 他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 , 轻视为时人所推崇的理学 , 赞从并发展了李贽的革新思索 , 拥举经世致用 , 抛开清初诸多学者所推研的经学而探究子学之道 , 成为了满清之后研讨诸子的开山鼻祖 。 而他在诗、文、书、画上的造诣也颇深 。 他对诗文讲求“生于气节” , 标榜屈原、杜甫以是否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 。 有著述《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 对于书法 , 他以“宁拙毋巧 , 宁丑毋媚 , 宁支离毋轻滑 , 宁直率毋安排”这样的经验之谈而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对于画作 , 他所画的山水、梅、兰、竹等 , 多被列为逸品 。 那天我在图书馆翻看《画征集》时 , 发现了这样的句语:“傅青主画山水 , 皴擦不多 , 丘壑磊珂 , 以骨胜 , 墨竹也有气” 。 这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