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从礼品回归食品,这是人情的返璞归真|封面评论 | 礼盒类
文章插图
□蒋璟璟
中秋节临近,近年来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礼盒类月饼的销售占比迅速下降,而价格亲民、口味多样的平价散装月饼却意外走俏。卖的规格在1-1.5斤,平价散装月饼销量大增,使得今年该平台月饼效率增长了近十倍。从礼品回归食品,散装月饼“爆单”,平价消费成中秋新趋势。(21世纪经济报道)
月饼豪华包装,为人诟病久矣。在连续多年的公共倡议之后,我们观察到,今年整个的月饼市场以及相应的供需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礼盒类月饼式微,平价化、平民化月饼走俏。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消费文化、消费心理迭代共同促成的移风易俗。
以往,关于中秋节月饼现象,一个经典的概括是“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中秋节一度被戏称为是月饼节,月饼“你来我往”,成为了人情勾兑的工具。在此场景下,月饼早就超越了食品的范畴,而更像是一种“内涵满满”的礼品。当月饼被用以送礼社交,自然排面很重要,越来越贵、越来越豪华,也就不难理解了。
很长时间以来,月饼的豪奢化,“实物证券化、金融化”愈演愈烈,乱象丛生、乌烟瘴气。由此,某种程度上的月饼失格,引发了普遍性的质疑。随着否定情绪的逐步累积,随着社会认知基本面的改变,月饼整个的消费偏好、消费关系,终于到达某个拐点。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今年平装月饼的走红。
简装、散装月饼的畅销,不单只是理性趋同的结果。其背后传递的信息是多维度的:一方面,全民对以送礼收礼为核心的“月饼社交”身心俱疲,那么多月饼堆积吃不完,本身也是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健康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月饼的重油重糖属性让更多人有所忌惮。食用月饼趋于克制、节制,这从根本上重构了月饼的消费基础。
【 月饼从礼品回归食品,这是人情的返璞归真|封面评论 | 礼盒类】更简单、更小份的月饼,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减负。从礼品重新变成食品,这是月饼的重获新生,也是人情的返璞归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推荐阅读
- 带鱼|红烧带鱼
- 蚕蛹|从“农村包围城市”,火爆集美的东北烤串,终于进入厦门岛内了
- 叫花鸡|?从岛外火到岛内,这家串道小酒馆一周打卡三次都不嫌多。
- 面团|自从学会巨无霸汉堡胚,家里就我掌勺了
- 掌勺|自从学会蒜蓉炒花甲,家里就我掌勺了
- 月饼|这所高校火了!捞1300斤鱼免费请学生吃
- 春寿眉|从芽头、叶片到茶梗,教你分辨白牡丹饼与春寿眉饼,很全很详细
- 半份菜|从善如流养成“光盘”好习惯
- 肯德基|自从学会这个做法 我再也没去过肯德基
- 牛肉炒方便面|牛肉炒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