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王晓东: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自由|王晓东: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文章图片
王晓东 未来论坛供图
采访人员 李晨阳
“‘自由’对科学家的意义不言自明 。但科学家究竟应该得到多少‘自由’呢?科技体制改革这么年,大家依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在日前举行的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如是说 。
王晓东的履历非常丰富 。除了科研成就外,他还开辟了被称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开创了中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百济神州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他针对科技体制改革和科学家创业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
《中国科学报》:为科学家减负、解绑,是科技界的“老生常谈”了 。为什么科学家对这一话题如此敏感?
王晓东:因为“自由”对科学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科学家是人类大部队的“侦察兵”,走在人类认知的最前沿,去探索各种可能的道路 。历史上,这些探路者绝大部分都“死”掉了——科学家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少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甚至哪怕方向对了,也有可能多年看不到胜利的果实 。
因此,科学家最怕的是,在这条本就很艰难的探索之路上,再套上重重枷锁:只能走这条路,不能走那条路;只能带两天干粮,第三天饿了再来申请……戴上这么多镣铐,怎么能为人类大部队探索出前所未有的新方向?
我举个例子,现在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就是新冠肺炎疫情 。在这场疫情中,人们首次批准了mRNA疫苗上市 。而这些疫苗的诞生,离不开匈牙利裔女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的工作 。她在专注研究mRNA技术的几十年间,缺少经费、不被认可,甚至一度面临失业的风险 。直到疫情暴发,大家才意识到她的技术能让人类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新冠病毒疫苗 。
所谓颠覆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就是人们曾经认为对的事,你说它不对;认为行不通的路,你走成了 。因此,大多重要的科学突破都要经历一个被忽视、被质疑的过程 。如果科学家连自由都没有,又怎么能走得下去呢?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科学家要的“自由”究竟是什么样的?
王晓东:科学家要的“自由”很简单 。首先,他有权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必事事征求别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必听取外行的意见;其次,他能获得必要的资源去做想做的事 。
人类中最有干劲、最有激情的“侦察兵”们,不应该为包里还剩几天的干粮犯愁 。
当然,总有人会问:如果他吃了干粮却不干活呢?如果他把干粮卖掉中饱私囊呢?这种事情的确存在,但我认为这仅仅是个体行为,而不会成为群体行为 。因为科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荣誉活动,科学家是为了自己的荣誉、集体的荣誉,乃至全人类的荣誉而奋斗 。他们致力于证明的,是人类究竟能达到多高的智慧、能做到多大的事情 。
因此,科学共同体本质上是一个荣誉系统,而不是唯利是图的系统 。如果把科学家当贼防,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逼良成贼;如果给科学家真正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会自觉创造出更多的荣誉 。
《中国科学报》:按您的说法,科学家需要自由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 。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仍然争论不休,所谓“自由”的尺度也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呢?
王晓东: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我们对科学活动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管理模式,还没有很好地厘清 。
我认为科学活动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探索性工作,去发现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则是实现性工作,利用大家已经知道的原理转化出实用性的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科学”和“技术”的区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