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精准治理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日前,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在京联合召开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部署启动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聚焦重点品种,采取精准治理模式,控源头、抓生产、盯上市、强执法、建制度,加快解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瘦肉精|精准治理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图片
四川——
探索“八个一”制度 管好产销主体和关键环节
近年来,四川省始终把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作为农安工作的主攻方向之一,积极探索、多点发力,初步形成了“八个一”打法套路 。
严管“一厂一场”,在产销环节把控药品质量,推动解决药品不合格的问题 。治理农产品药残超标,首先要管好农药、兽药本身 。四川的做法是管好生产厂家和销售市场两方面的主体,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在农药监管方面,修订实施《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建立生产许可专家核查库,严格执行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 。四川省青神县创新农药经营“12分制”,扣完12分就取消经营资格 。在兽药监管方面,全面实施兽药产品二维码追溯,持续开展兽药市场清洁行动,2020年清理注销兽药经营许可证396个 。2020年以来,在农资打假等行动中,抽检了1500多批次农兽药产品,查办了274起案件 。
着力“一产一管”,在种植养殖环节管住残留,推动解决农产品产不安全的问题 。抓住农产品种养殖这个环节,是解决残留超标的根本路径、治本之策 。一方面,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努力做到“产出”安全 。以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推动“五良”融合,建设了一大批部省级种植业、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组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大力推广常规农药兽药使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模式,每年组织50多万人进行“百县千乡万户”农药使用培训,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累计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782个 。另一方面,推行网格化监管,努力做到“管住”安全 。结合国家和省级监管示范县建设,在县域内以村为单元划分若干网格,将监管对象、乡镇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行“四定”,即定职责、定任务、定区域、定考核 。
实施“一检一打”,在面上掌握药残动态,推动解决农产品残留应对不好的问题 。“检”是指抽检农产品,“打”是指打击不合格农产品 。四川省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省级农产品抽检制度,动态掌握全省农兽药残留情况 。2020年,四川省安排省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组织省市县农产品检测机构,开展了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和县域监测等五项抽检,抽检样品3.7万批次,发现农残超标样品113个、兽残超标样品86个 。对这些不合格样品,实行两个“100%”,一个是监督抽查的执法查处率100%,打击违法,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另一个是其他监测的问题查明率100%,逐个研判分析,对症下药,指导生产 。
探索“一出一入”,在产地出口加注标识,推动解决不合格农产品身份不清的问题 。围绕衔接好“产地出口”和“市场入口”两个关口,与市场监管部门紧密协作,探索实施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有源可溯、有迹可循 。一是农业农村部门管开具 。在五类农产品的基础上,增加茶叶等开具产品品类,探索推广“合格证+追溯码+品牌Logo”的做法,全省6.7万家主体试行合格证制度,覆盖面98%以上,同时,4.4万家主体入驻国家(省级)追溯平台 。二是市场监管部门管查验 。探索在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开展合格证“准入制”示范,逐批查验进入市场销售农产品的合格证,对不能提供合格证的须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 。据了解,2021年四川省每个市州将建设2个以上示范点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