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洪涝灾害后,怎么吃饭?

近期河南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积水严重,引发洪涝灾害。目前正值夏季,极易引发食源性疾病。7月30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注意餐饮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在外就餐多点热菜少点凉菜
在家做饭用餐时,要注意不采购洪水、雨水浸泡过的食品;不吃淹死、病死的畜禽;不吃发芽土豆;不采、不吃野生蘑菇;不直接使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清洗、加工制作食品;加工制作食品时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充分清洗消毒餐用具;剩饭剩菜冷藏不宜超过1天,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在外就餐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尽量选择洪涝灾害中未长期停水停电、未被洪水浸泡过且环境卫生整洁的,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的餐饮单位就餐;尽量选择热食类食品,不食用或少食用凉拌菜,特别是凉拌熟肉制品;尽量选择常吃的家常菜,不选择稀有菜品,要适量点菜,不暴饮暴食,避免餐饮浪费;选择外卖时,尽量选择热食和预包装食品,尽量少选择自制饮品、自制冷食类食品等。接收时,注意查看外包装有无浸泡、拆封等痕迹;注意索取消费凭证,必要时可拨打12315维权。
严查餐企使用腐败变质和洪水浸泡过原材
【 餐饮|洪涝灾害后,怎么吃饭?】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在提供餐饮服务前要对生产经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打扫,且开展必要的消毒消杀;受洪涝灾害影响停业又复业的,特别是洪灾期间停水停电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餐饮单位,要对所有原材料进行彻底的检查,若发现有发霉变质和洪水浸泡过的原材料,按规范化要求处理;对食品加工所用的工具、用具、盛具、砧板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尽量提供热食类食品,加工制作时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食物中心温度高于70℃;短期内尽量少提供凉菜和自制冷饮,特别是凉拌熟肉。凉菜加工间和自制冷饮区需用紫外线杀菌灯照射60分钟以上;灾后蝇鼠等害虫活跃,防蝇防鼠设施务必配备齐全;
“餐饮服务行业是良心工程,坚决抵制为减少个人损失而使用腐败变质和洪水浸泡过的原材料加工食品行为,一经发现,市场监管部门绝不姑息,将严肃查处。”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表示。
餐饮企业助力救灾,禁止配送生拌菜
河南多地遭遇洪涝灾害,不少餐饮企业及爱心群众自发组织给抗洪救灾一线送餐,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洪救灾的热情,为了保障救援者及受灾群众的饮食安全,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送餐的餐饮企业和爱心群众注意几个方面:
送餐的餐饮单位必须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并按照核准的工艺和数量加工盒饭,不得超范围、超负荷加工制作。
送餐的餐饮单位应当采购合格的食品原料,并按规定做好进货查验,不购进腐败变质、洪水浸泡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
送餐的餐饮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加工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和配送时间。采用冷藏方式配送的,应当在食品烧熟后充分冷却(在2小时内中心温度降至8℃以下),并在8℃以下的条件下分装、储存、运输,食用前须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采用热藏方式配送的,应当保持膳食中心温度始终在60℃以上。
禁止送餐的餐饮单位配送生拌菜、改刀熟食、生食水产品以及国家禁止出售的其他食品。
送餐的餐饮单位对存在风险的食品,要严格控制加工工艺,确保食用安全。如:四季豆等蔬菜要充分烧熟煮透;鲐鱼等“青皮红肉鱼”加工前要仔细检查新鲜程度,腐败变质的,洪水浸泡过的,不新鲜的,不得加工使用。
送餐的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明,落实晨检制度,发现有咳嗽、发热、腹泻或者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等症状的,不得接触直接入口食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