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120岁的诺奖越来越青睐“跨界”( 二 )
“不株守一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扭结,建立一个适应性较大并能在广大范围内左右驰骋的知识之网,是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显著特点之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其荣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一文中指出 。
打破“壁垒森严”的现代学科体系
诺贝尔奖120年的历史凸显了一个事实,自然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和新学科的产生,往往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 。跨学科或者说交叉学科研究对于人们取得科学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的意义重大,我们对它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
然而,跨学科研究看似“无所不在”,实则很容易与多学科研究产生混淆 。多学科研究仅仅是将学科视野并置来理解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就共同关心的某个问题自说自话 。
跨学科研究的本质,在陈其荣看来,是要跨越不同“范式”之间的边界或“范式”之间转换,它是以打破狭隘的学科间的门户壁垒与学科偏见为前提的 。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促进跨学科研究》(2005)中解释,“不只是将两门学科粘在一起来制造一个产品,而是思想和方法的整合、综合,这样的研究才真正是跨学科研究” 。
打破学科的界限、形成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是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条件 。即便是在交叉学科比较盛行的美国高校,要让“壁垒森严”的现代学科体系完成真正的变革,也非一帆风顺 。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艾伦·雷普克在《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一书中谈到,根本原因是大学管理机构缺少对交叉学科的“系统化落实” 。“大学往往把交叉学科视为一种趋势,而不是真正的变革,结果就以零碎、缺乏条理、凑合的方式进行跨学科工作,而不是视之为全面、彻头彻尾的改革 。”
我国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由于发展时间更短,导致目前在高校内仍存在不少问题 。清华大学科研院的一项研究指出,高校促进跨学科交叉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院系对于鼓励教师跨院系兼职和跨学科交叉研究工作动力不足;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仍须进一步探索;教师跨院系兼职管理制度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交叉学科相关学生培养机制尚未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仍在形成过程中 。
在这种现状下,国内要想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任重而道远 。(采访人员 胡珉琦)
推荐阅读
- 一个柠檬吃不完怎么保鲜(如何保存切开的柠檬)
- 风起霓裳小豆子是谁演的(风起霓裳简介)
- 苹果简单美食做法(教你做好喝易上手的苹果汤)
- 面条|东川面条是一个传奇——那是东川人的一种面子
- 窝窝最简单做法(窝窝的做法)
- 带鱼|红烧带鱼
- 八字人生哲理(适合8字的人生哲理介绍)
- 人生哲理说说(富含牛人生哲理的优秀说说)
- 形容春天的雪山(描写春天雪山的优秀句子)
- 充满人生哲理的说说(有关表达人生哲理的说说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