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的12次方( 二 )
这天是1998年10月31日,后来成了贝贝的生日,尽管他们都知道,这很大可能不是他真正的出生日期。申敏夫妇二人也没能预料到,他们原本只想救孩子的命,但整个家庭的命运也由此转向。
往后的14年里,又有11个有着不同程度缺陷的弃婴来到他们家,不少是由派出所或者民政机构送来。除了其中3个因为先天性疾病治疗无效夭折,另外两个因特殊或者重大疾病被送到福利院外,剩余7个孩子全部由申敏夫妇抚养长大。
【 孩子|家的12次方】这些“捡来的”孩子得以活下来,去认识世界,去影响他人,而没有彻底成为一个被人随意丢弃的物品。他们的到来也改变了这个家庭原本的生活,塑造出了另一种全然不同的家庭形态。
第一个孩子
老申家捡到一个小子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第二天就有人过来看贝贝。这符合申敏夫妇的预期,如果有好人家愿意收养,对弃婴来说也是种不错的归宿。
一个女人走进门,说明来意,告诉李凤月自己一直想要个男孩。寒暄过后,她接过贝贝,把小被子揭开,抱起来“左看右看”。这让李凤月有些不悦,虽然检查孩子是理所当然,但贝贝刚刚从冻僵中恢复过来,“如果真疼孩子,怎么会这么不注意”。
贝贝的唇腭裂显然让女人有些犹豫,检查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她突然握着贝贝的双脚,把他倒拎了起来。
“这样才能看出豁在哪儿。”女人把脸凑向贝贝的小脑袋,然后回头笑着对李凤月说。
李凤月彻底忍不住了,把孩子抱了回来,她看不惯对方像挑选商品一样挑选孩子。
“她这么在意孩子的缺陷,领养后会不会有对孩子失去耐心的一天,到时会不会放弃他、虐待他?”在自家院子,李凤月谈起当时的担心。
往后的十几年里,她在这间院子里见过很多操着不同口音,过来想要领养孩子的父母。河北的、山东的,有人头发都白了,还想着一定要个儿子,还有人告诉李凤月,只要能领走孩子,“给多少钱都行”。
就像当年第一次拒绝别人把贝贝带走一样,这些人统统被她婉拒。她承认有些人家看起来很真挚,条件也比她家好,但她始终放不下心,无法说服自己点头。“如果是个好小孩,我倒放心些,但自己的孩子有时都嫌烦,更何况他们都不是亲生的,也不是一般的小孩。”
贝贝最终成了申敏家的老四。在派出所,夫妻二人写下了一份保证书,承诺未来不会虐待孩子后,贝贝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和户口页——他社会身份的标志。
河南开封袁厉害事发那年,几乎每天都有民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她家院子,看孩子们有没有被虐待。后来,她和申敏去考察过福利院,随即打消了把孩子送过去的念头,“那里没有家的感觉”。
有时李凤月也会困惑,自己的很多决定,会不会扼杀掉孩子们的另一种人生可能。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后,她又很快释怀。
贝贝除了唇腭裂,还患有巨结肠,智力也不如常人,“是最不让人省心的一个”。一开始,他只能吃流食,申敏夫妇除了要单独给他做饭,还要隔天就给他洗肠。后来,经历了6次手术后,贝贝才能正常生活。
几乎每个来到这个家庭的孩子,都要经历2-3次手术。以至于从贝贝到家的那年起,一直到2012年最后一个孩子冬冬进门,申敏夫妇每年都要带着孩子到北京、天津等城市手术。
来申敏诊所求医的村民,时常看到诊所一连几天都关着门。他们都明白,老申又给孩子看病去了。
最紧张的时候,有三个孩子同时做唇腭裂手术,还有一次两个孩子同一天在不同医院手术。夫妻两人照顾不过来,总会带上女儿帮忙。尽管很多手术都是慈善项目,但抚养十几个孩子仍需要不小的开销,在外看病期间,有时一家人就在医院旁的公园里过夜。
推荐阅读
- 饺子|朋友说你家的早餐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我只能说,每家的饮食不同
- |葱蒜风味的香烤吐司条,外脆里嫩,鲜香又解馋,孩子爱吃的美食
- 豆芽|孩子不爱吃蔬菜,推荐8种好吃的冬菜做法,营养丰富,上桌就抢光
- 南瓜|早餐孩子天天点名吃它,不蒸不烤,10分钟上桌,营养又顶饱
- p元旦假期南方三口之家午餐,晒圈火了,网友:家的味道,口水直流
- 海鱼|当家的人要知道,5种“隔夜菜”存冰箱也不行,再舍不得也不能吃
- 燕王朱棣|乡愁,就是博野老家的小店驴肉烧饼
- 搅拌器|谁说做面包难1斤面粉两个鸡蛋,5分钟学会,孩子们吃完还想吃
- 小孩子|煨黄豆
- 中国人|吐司别再买了,5分钟学会,早餐孩子起床就能吃,好吃又营养